穿越疫情的黑夜
等待迎接烟火成都归来
二十四小时用心守护
全天候的贴心关怀
疫情防控期间
如何保障高、中风险区隔离群众的就医需求?
如何保证疫情下就医有制度也有温度?
本轮疫情爆发以来,四川天府新区迅速组织医疗专班服务,保障高、中风险区群众在疫情下的就医需求。
据悉,目前天府新区共设置驻点医疗保障组10个,派驻12名医生、10名护士开展驻点服务,为高中风险区域及临时管控区提供24小时医疗保障服务。
8月29日12:00至9月8日12:00,驻点医疗保障组合计提供医疗服务2143人次,其中上门医疗服务96人次,危重患者处理24人次,车转运233人次。全力保障高、中风险区居家隔离人员健康。
就医要紧
为你保驾护航
9月4日,在天府新区管控小区万科海悦汇城(当时中风险区),居民徐璐(化名)从上午开始出现持续腹痛,便自行口服了止痛药。但服药观察后,腹痛症状依然没有得到缓解,情急之下徐璐联系了社区工作人员。
了解情况后,社区第一时间将该情况反馈给来自永兴卫生院的驻点医生唐秀容。唐秀容立即与徐璐取得联系,并耐心询问其病情和既往病史进行诊断。
“你好,根据你目前的症状来看,考虑到你有既往妇科巧克力囊肿病史,所以不排除有出血可能,建议你还是立即到医院去进行就诊检查。”情况比较紧急,但了解到如果就医需要去发热门诊,徐璐犹豫了。
“你不用担心,现在你自身的病情不能延误,只要在就诊过程中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就可以了。”
经过唐秀容和新区产儿急办妇产医生杨世娴的反复沟通劝说,徐璐顺利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经专门安排的司机深夜送诊。午夜时分,她来到四川宝石花医院,经彩超及CT检查,考虑巧克力囊肿破裂出血并及时安排住院治疗。
“医生说如果治疗期间疼痛加重,出血量增加的话会考虑安排做腹腔镜手术。真的非常感谢唐医生和杨医生的及时救治和社区老师们的暖心安排,如果我再拖延一段时间,估计情况真的会严重了。”
生命至上,正是有了像唐秀容这样的每一位驻点医生的认真负责,将患者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才能让大家在居家期间也能更加安心。
特殊病人治疗不间断
每周三次送病人做透析
“医生,我明天需要到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可小区现在管控了,怎么办?”
8月29日,在鹿溪河畔小区提供24小时驻点医疗服务的罗友嫦医生接到居民张阿姨的求助电话。张阿姨是一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每周需要到医院进行三次血液透析治疗。但当时,小区(北区)被划定为疫情防控中风险区域,实行“人不出区”的管控措施,这可把张阿姨一家急坏了。
情况紧急,罗友嫦立即上报新区高、中风险区域医疗保障专班,协调辖区内定点医院为张阿姨预约安排透析。专班先后联系多家医院,但血透设备都处于满负荷状态,暂时无法使用。为了不耽误张阿姨的透析治疗,医疗保障专班想办法,找医院,终于在30日13时30分左右与四川宝石花医院协调成功。
紧急联系救护车、转运……罗友嫦连午饭也顾不上吃,直到看着张阿姨坐上了救护车去往医院才放下心来。接下来,张阿姨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治疗也如期进行着。
24小时待命
全程跟进患者情况
“小区内一名1岁半的幼儿急性腹痛,需要紧急处理。”9月4日凌晨4点,在华阳街道滨河花园小区旁边的酒店内,驻点医生王贝贝和护士任姣被一通紧急电话叫醒,两人迅速起床穿好防护服前往处理——凌晨12点刚睡下的两人,4小时后又开始了一天的驻点工作。
8月30日,华阳街道将军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王贝贝、护士任姣两人开始了首次在管控区驻点的任务。“驻点第一天一定要摸排清楚小区人群情况,了解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王贝贝说,对患者而言,当天解决、快速解决尤为重要,这也要求两人必须担起24小时待命的责任。
“患者就医是不能拖的事情。”与王贝贝、任姣“打配合”服务居民的社区工作人员易敏表示,三人自滨河花园实行管控后,每天夜里都会把电话声音调到最大,随时注意来电,整晚上心里都在惦记小区里特殊群体的情况。
9月3日晚7点半,小区内一名92岁老人突发胸闷、气短等症状,驻点医疗组紧急上门,对老人进行血压测试、常规检查,一边紧急处理,一边与社区、宝石花医院协调,晚上8点20分,老人顺利入院。
“24小时待命”意味着随时能进入工作状态。易敏介绍道,凡是有就医需求的居民,都可以通过街道办、社区、志愿者等渠道传递需求,最终都会到驻点医疗队解决。截至8日中午12点,滨河花园小区驻点医疗队已处理各种就医需求13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