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门古城墙 相门位于苏州古城东,吴王阖闾曾命铸剑师干将于此设炉铸剑,故古时也称干将门、将门。 在25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苏州城墙的模样几经变化。春秋—五代,相门的城是土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城墙被撤除,直到汉代才重新修筑,后毁坏。875年,重筑,还是用土作原料。922年,改夯土为砖砌,还开挖了护城河。公元1130年金兵南侵,城墙遭到破坏,1229年又重建。 公元1275年元军入侵,下令拆除各地的城墙 苏州城墙遭到毁灭性打击。公元1351年,各地起兵反元,官府为抵抗起义军,又重修城墙,苏州城墙也得到了恢复,还加厚城墙、加深城濠。 张士诚占据苏州的时候,还在各城门口增置瓮城。这是一种半圆形或方形的建筑,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设有箭楼、门闸等防御设施。敌人一旦进入,城门和瓮城门闸一起放下,敌人就成了瓮中之鳖,轻而易举地被消灭,所以被称为瓮城。 明初,苏州城墙再次大规模修建。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巡抚韩世琦在原先城墙的基础上改筑,高二丈八尺,女墙高八尺。苏州砖头城墙及城楼,大多为清初所建,盘门、胥门等部分则为元末所建。 民国23-25年,城墙再次重建,1949年后被拆除,2012年再次重建。相门城墙的变化也浓缩为苏州乃至全国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