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成都一家火锅店登上了全国热搜。原因为何?只因老板在店门口,放置了一台爱心冰柜,供路人免费取水。 可是,渐渐有人发现,明明都在取水,可为何冰柜里的水,却越取越多? 原来,是很多拿过水的路人,会“偷偷”地往冰柜里整箱放水。“好心人多了,有时候水只能堆到冰柜外面,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和我们一起用这种方法传递温暖。要是能有个更大的冰柜就好了。” 于是,这样一家爱心冰柜,顿时成为成都的一种良善代表。 实际上,按以往的情况来看,这种爱心接力的方式很少见。因为相比于日常我们看到一些“占便宜”的情况,类似爱心冰柜免费取水项目,则变得尤为稀少。 爱心冰柜的免费取水,体现得其实是一种人文关怀。因为,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些拿到免费饮用水的人,他们懂得去接力,去呈现自己的爱心,于是,“爱心接力”的方式应运而生时,才赢来了诸多掌声。 其实这样走心的过程,需要的是我们更多的平视和友好解读。哪怕只是点点滴滴,也能积少成多,对“爱心冰柜”点赞是行善,而爱心接力、回报下一个善行也是一种行善,相比于物质上的善举,精神上的善举更加美好,值得珍惜。 在成都,见识过很多类似的暖心举动。比如,之前有一个朋友曾分享,在他所住的小区里面,他的家里,女儿养着一只小鸡,但是苦于每天打扫粪便,把阳台和家里弄得乱糟糟。于是,他建议小孩子能否将小鸡放出去,或者送给他人。 刚开始,孩子还不愿意,因为对于小动物,小孩有着天然的呵护和爱心,可无奈家里确实气味难闻,执拗不过,就将小动物送给楼下做清洁的阿姨。 并叮嘱清洁阿姨,“你不要把它炖了哦,我会回来看的。”阿姨也不慌不忙地回答,“放心,我不会的。” 这是一个小孩和老年人之间定下的契约,当然,也是一种信任关系的体现。而作为感谢,清洁阿姨也送了小孩子一个大南瓜。这种交换,肯定不能用市场价去衡量是否公平,因为,其中所体现的人性的良善,也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 回到爱心冰柜一事上来看,起初,这本来是照顾一些路人、环卫工和外卖小哥们的爱心举措,但是,久而久之大家发现,原来这家冰柜在互联网世界,竟飞速蹿红。大家都想了解,作出这一举动的老板,到底是何方神圣?到了店里才发现,这就是一家不太起眼,在众多“网红火锅店”对比下也不算特别出众的火锅店。
老板当初或许多少带有一些模仿或者借用他人方案的考虑。但其实,当我们发现,爱心冰柜所蕴含的民间朴素的善意相叠加,并且还在不断释放善意时,大家心里或许都有了一杆秤,“这样的火锅店,就该让它火,它不火,谁火呢?” 成都自始至终,都在体现它的包容性。
很简单一个例子,外界总在分析成都人的气质和特性,就个人而言,我觉得成都人骨子里有一种帮助他人的偏执。怎么说呢?类似“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以及“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甚至于外地人赵雷的“小酒馆的门口”等等,类似语言和文字所能形容出的成都城市气质,不在于一种外显的磅礴和大气,而是一种内蕴的温厚和纯良,你可以说这里总是细水长流,也可以在这里安适一整晚。 似乎每一座城市都在用它独有的方式,去展现一些不为人知的一面,于角落处,无声胜有声,于个人内心,则是一种包容性、是非观以及正义果敢的延续。
就好比,你可以尽情地爱它,不需要任何理由,你也可以对它各种挑刺,但是,每当这座城市的人,不论陌生或者熟悉,总能自发地延续一些爱心传递行动时,你会发现,善良与善良,还是能够双向奔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