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戏迷在生活中爱听戏唱戏 
 
没事儿清唱两段基本没啥问题 
 
但真要上台表演 
 
才发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发声是学习戏曲的基础 
 
戏曲中不仅有唱腔也有道白 
 
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 
 
这套发声口诀也许能为您指点迷津 
 
 
1 
 
戏曲姿势要领口诀 
 
 
 
头正颈直看前方,脊梁插着擀面杖 
 
自然挺胸双肩垂,张嘴下巴“懒洋洋” 
 
双腿站立前后分,重心放在前脚上 
 
手势自然形体美,“松而不懈”“紧不僵” 
 
收腹提臀两胯开,积极松弛全身唱 
 
 
2 
 
戏曲呼吸要领口诀 
 
 
 
鼓腹吸气沉丹田,贴着咽壁吸着唱 
 
胸口松开向下“叹”,气沉胸底腰扩张 
 
又吸又呼声流动,气向下“铺”音向上 
 
腰一缓劲儿就换气,被动换气不用想 
 
关闭高音气倒灌,腔体松开一米长 
 
气行于背“吹瓶口”,吹响头腔点明亮 
 
后背控制上下“吸”,全身舒展气流畅 
 
呼吸稳定最省力,轻松愉快把戏唱 
 
 
丹田气息的运用,可使声音不松散无力,有一种聚集感,因为呼吸深,声音集中、穿透力强,从而改善演唱的音质,增大音量,尤其是在唱长唱腔以及高音时,是更为有效的手段。旋律要求用“一口气唱完”,所以必须用丹田气息来演唱,把气和声音做窄、做细,唱时速度别坠,只有这样的演唱,才能在“一口气”内将旋律唱完。 
 
3 
 
戏曲发音要领口诀 
 
 
 
胸口发音不能憋,声音落底气通畅 
 
声门适度“三不准”,腔体上下要虚张 
 
张嘴内视往下看,喉结下沉底宽敞 
 
忘掉喉头没感觉,听着看着咽腔响 
 
胸口往下找气柱,音色纯净又明亮 
 
高音气大嗓眼儿小,声带不躲要敢唱 
 
气混声来声混气,贴边向后进咽腔 
 
鼓腹吸气沉丹田,贴着咽壁吸着唱 
 
胸口松开向下“叹”,气沉胸底腰扩张 
 
又吸又呼声流动,气向下“铺”音向上 
 
腰一缓劲就换气,被动换气不用想 
 
关闭高音气倒灌,腔体松开一米长 
 
气行于背“吹瓶口”,吹响头腔点明亮 
 
后背控制上下“吸”,全身舒展气流畅 
 
呼吸稳定最省力,轻松愉快把戏唱 
 
第二行第一句中所说的三不准指的是声带上“不准挂音,不准用劲儿,不准通气儿”,是感觉上的三不准。 
 
 
4 
 
戏曲共鸣要领口诀 
 
 
 
共鸣位置在咽壁,共鸣音响灌咽腔 
 
共鸣反射找焦点,前哈后哼气通畅 
 
音域升高变母音,腔体打开要舒张 
 
关闭拢住共鸣点,声音胀满鼻咽腔 
 
抬起软腭打哈欠,打开喉咙气通畅 
 
第二行第二句中前“哈”后“哼”的意思为:声音向前反射时,有哈气的感觉,声音向后哼唱时,有往后吸的感觉,所以是气向前声儿向后的感觉。 
 
用“打哈欠”的方式是当今普遍的一种打开喉咙的方法。因为人在打哈欠时,喉结会自然下降,同时软腭也会自动抬起,硬腭也将随着软腭的抬起而轻微上抬,整个硬腭就会稳定在它应该抬高的位置上。咽腔(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随着打哈欠的动作拉开了上下的距离,扩张了腔体的空间容积和体积,使声音的共鸣通道宽敞而又通畅,给声音和气息的流通大开了方便之门。 
 
 
5 
 
戏曲语言要领口诀 
 
 
 
贴着咽壁吸着念,咬字吐词在咽腔 
 
“挂住字头”往后送,胸口换字不能忘 
 
被动念字最轻松,语音清晰声音棒 
 
挂住前面往后兜,高音“说”唱在头腔 
 
言语生动情感深,音色力度巧变样 
 
传情达意需准确,语气“喷口”要恰当 
 
“字正腔圆”真功夫,表现内容有分量 
 
“声情并茂”才感人,戏曲艺术魅力强 
 
 
贴着咽壁吸着唱,这时小舌头略为松弛地向上抬起,鼻咽口与鼻咽腔同时保持吸气、扩张的感觉,这对产生头腔共鸣的音色非常重要。这种用“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方法打开喉咙的发声方式,更容易在演唱时保持吸气的状态,使声音的高位置很好地跟深呼吸结合起来,持久自如,甚至是声音直通头腔,瞬间突破高音。 
 
口诀是有了 
 
小编也给大家分享了 
 
一些呼吸和发声技巧 
 
但是要把这些发声的要领融会贯通 
 
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平时除了多练习也要多感受多思考 
 
希望这篇文章 
 
能给大家唱戏带来一点帮助 
 
 
 
内容来源网络 
 
编辑:明明 
 
审核:杨瑶 
 
终审:李承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