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挑不出好球员说起
文/南湖居士
今年的卡塔尔足球世界杯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有球迷为了能够现场看球,甚至辞职并且花光全部积蓄。十分可惜的是,中国队再次无缘正赛的参赛名额。在预选赛中已经被淘汰的事实,我们没有感觉多少意外,不是所有球队都叫特能输的段子,貌似前几年早就传开了吧。
至于中国足球陷入困境的原因,知名体育人张路在节目访谈中,探讨“为什么十四亿人里挑不出好球员”的话题,做出一个解读是“踢球的人太少了”,却遭遇许多人反驳。说国内足球运动开展的覆盖面小,没有给人踢球的机会。这样的表态,让人留下一种推卸责任的印象——大家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基层无人可选,于是挑不出好球员。我以为,有一点确实讲对了,中国不是没有好球员,天才肯定有。不过,症结不是出自青少年的选拔方面,而是我们的培养有太多毛病。
回忆起几年前震惊一时的消息:中国足球球员比赛结束后喝酒、撸串、吃小龙虾,可知如果取得了好成绩,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面对批评指责,球队成员反而强势吐槽:赢了球,吃海参吃什么都是对的;输了球,连喝水都是错。又可知如此执迷不悟,其实走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生活节奏是动辄山珍海味,豪华别墅,顶级名车,百万薪水,奢靡成风的环境里面,球员的心思完全没放在日常训练,一般堕落的球队,岂有不败之理?
但是近日的失败,总算是刷新了一个高度。听说北京国安输给了业余县队,赛后还责怪裁判的判罚有误,导致其最终失利。难怪网友戏称“不是业余队专业了,只是专业队业余了”。笔者个人理解,民间的足球高手,实力毫不逊色于国足。现在大家知道他们有那个能耐,恐怕也改变不了什么。犹如刘备依旧织席贩履,关羽依旧卖他的豆,张飞依旧当他的屠夫切着肉,专业球队依旧输球,县级球队依旧得不到为国争光的资格。等到阵前交战的时刻,明明知晓帐中无将才,偏偏瞧不起深藏不露的马弓手。看来,所谓的挑不出好球员,大抵仅仅是一个借口罢了。
一边糟蹋着人才,排斥着人才,一边假装求贤若渴的嘴脸,真是厚颜无耻之徒。实际上,即便足球天才的苗子被挖掘出来,成长在一般肮脏的大背景,无非注定了跟随腐化的悲剧而已。倒是纵观全国大中小学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基本不缺足球场地,更不差买一两个足球的钱,学生想要踢球,究竟是很容易的。拿没有踢球的机会去做文章,类似的扯淡难以令人信服。我建议评论员还是花些时间反思为妙:是什么让群众不再热爱亲身参与足球运动?是什么造成老百姓极度失望的局面?是什么使得国家从各地千挑万选的好球员踢不出好球了?弄清楚本质问题,总比随便把锅甩给数学题强过百倍。
2022年11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