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寒冷开始的标志,之后气温会越来越低,逐步降到0℃以下。此时,无论是生暖气的北方,还是开空调的南方,多室外寒冷、室内燥热,这就很容易造成体内热气散发不出去,生出“内火”。
内火不及时去除,很容易诱发出现口腔溃疡、大便干燥、口鼻干燥等症状,甚至脸上的痘痘也会比平日多。
因此,我们的吃喝起居均要顺应节气的变化,做到外防寒、内除燥。
小雪养生不妨参照这6点
吃:三食谱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力教授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3个滋补食谱可帮助驱赶寒气。
1. 羊肉炖萝卜
萝卜消食化痰,能帮助肺病患者化痰疾,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温性的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严寒,还能修复胃黏膜,帮助脾胃消化。
2. 板栗炖牛肉
两者搭配能健脾利虚。牛肉可帮助提高免疫力,促进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板栗炖牛肉可作为家庭必备菜单的选择。
3. 炖排骨
滋阴壮阳、益精补血,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图片
喝:三款粥
冬季是喝养生粥的好时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胡曼菁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推荐3款养生粥。
1. 益肾粥
大米300克、糯米50克、血糯米50克、桂圆50克、枸杞子60克、红枣30克、薏仁50克、莲子10克、红皮花生米10克、红豆10克、黑豆10克、核桃30克、黑枣20克,煮粥食用。
2. 滋阴粥
鲜百合100克、银耳100克、莲子20克、绿豆20克、大米300克、糯米50克、小米50克、白果20克,煮粥食用。
3. 健脾粥
黄芪100克、山药100克、大米300克、糯米50克、芡实30克、薏仁50克、红枣20克,煮粥食用。
饮:三杯茶
除了喝粥,饮茶也是养生好方法。湘潭师范学院医院袁克俭曾在健康时报介绍了三款茶饮。
1. 桔皮
桔皮行气健脾、燥湿化痰,适宜于咽喉及脾胃不适,咽喉肿痛、音哑、喉痒及脾胃失健之胸脘胀满、呕吐腹泻、咳痰咳嗽等症。用开水冲泡桔皮,或加入适量冰糖饮用。
2. 麦冬
麦冬润燥生津,凡上焦(咽喉)虚热或胃火偏旺引起的烦渴、燥热、呛咳、咯血等症均适宜。一般可用麦冬数粒口腔含用,咽其津液,也可煎水内服。
3. 胖大海
胖大海具有开胃气、清肺热、利咽喉及润肠通便的功效。可泡水饮用,对音哑干咳、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及口疮诸症有良效。
泡:勤泡脚
寒冬除了注重饮食药膳之外,还可以通过泡脚、晒太阳等方式养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邝秀英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热水泡脚既可以保暖,又可以促进全身气血循环,通过刺激足部穴位达到调整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
午后晒晒太阳,重点晒督脉经过的头顶和后背,也有助于温补阳气。
练:腹式呼吸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胡立明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冬天养生最好以“静”为主,这样才能利于“养藏”。
锻炼上,可以打打太极拳、散散步。也可练练静功,如做腹式呼吸。平躺在床上,嘴合上,用鼻子慢慢地吸气,这时腹部肌肉尽量放松,小腹慢慢地膨大起来。然后用嘴呼气,腹肌尽量收缩,小腹凹进去。不要求呼吸频率放慢,不要憋气,自然地深吸、深呼就可以了。每次5分钟即可。
动:睡前五浴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秦建国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睡前可练一套“五浴养肾操”,这里的“浴”是用手摩擦身体部位,从头到脚温暖起来。
1. 浴头:十指梳头
又称“干梳头”,双手五指分开如梳状,从前额发际处向后梳头36下。用力的大小以做完后头皮微感发热为度,有祛风升清降浊、益肾清脑的功效。
2. 浴耳:提拉耳朵
双手置于耳前,来回搓动36下。长期浴耳,可有益肾填精、疏通全身气血的功效,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3. 浴腹:揉揉小腹
双手放在小腹,来回搓动,左右各36下。能壮肾起痿、补益下元,兼有运脾导滞、减肥排便的功效。
4. 浴腰:对搓腰眼
双手握拳,拳眼向内,置于腰带以上、后腰部位上下搓动36次。腰为肾之府,肾虚多有腰痛。浴腰能温肾壮腰、培源固本。
5. 浴足:按摩足心
每晚睡前,泡脚后端坐床上,左手攀左大脚趾,右手掌搓左涌泉穴36下,然后左右手足交替,搓右涌泉穴36下。涌泉穴位于足底前1/3处,屈曲凹陷处。搓涌泉穴有益肾养阴、清心除烦、导热下行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