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抓手是“整”,重点在“治”。不能只“整”不“治”,也不可只“治”不“整”。整而不治,往往使工作浮于表面,治标不治本,达不到“除病根”效果;治而不整,容易使双方产生矛盾,吃力不讨好,难做到渐进式突破。因此,必须注重“整”“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首先,把“整”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整合资金、整合力量等手段为“治”打好基础。一方面,整合资金。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纳入民生工程,从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探索建立财政奖补、帮扶单位争取、受益群体自筹、农村集体经济补充及乡贤社会力量支持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并规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收支,提高资金使用实效性。另一方面,整合力量。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防止出现“干部干、群众看”“上边热、下边凉”现象,努力构建政府、市场、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具体而言,要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推动形成“三级书记”带头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组织保障机制,凝聚“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理事会、五老”等各方力量,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共同体。其次,要把“治”作为根本方法,通过以“治”纠乱象、以“治”树形象等举措为“整”巩固成果。一方面,以“治”纠乱象。针对沟道淤泥堆积、砂石场清理、乱堆乱倒、农民建房乱象等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将各类“乱象”治理在萌芽阶段,彻底改变“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现象。另一方面,以“治”树形象。不仅在扎实补齐薄弱村庄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农村交通路网,深化厕所革命,解决畜禽散养问题中,还要引导农户在利用房前屋后及“空心房”拆除后的闲置土地,大力发展“五小”庭院经济模式(即庭院小畜禽、庭院小菜园、庭院小果园、庭院小作坊、庭院小农旅)中,树立美丽农村庭院的魅力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