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位朋友给我发了个“重大消息”,说关于新冠后遗症的问题,钟南山院士终于发话了,钟院士说奥密克戎并不可怕,99%可在7-10天内完全恢复,应该把重点放在防控重症上……
钟院士这么大的专家,按说说话应该算一言九鼎才对,可是不知怎地,我看了这个新闻以后却心中起不了什么波澜。
因为“感染奥密克戎之后大部分人可以自愈,国家要把重点放在防控重症上”。这事儿在前几天国家宣布新十条以后,几乎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这种时候,钟院士再出来说这话……
想象一下,核弹都在广岛爆炸了,爱因斯坦再动笔给美国总统写信,让他要重视核武器……
这是不是稍微晚了亿点点呢?
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泰山不为目明。等政策都尘埃落定了,再出来肯定政策。专家要都这么建议,那专家建议的价值又何在呢?
而且,我隐约有点记得,早些时候,钟院士以前的调门好像跟现在不一样。但查了查后发现,我记错了,钟院士以前没有说过跟目前这些话相违背的发言。他只是依次说了这些……
当然你要细抠字眼的话,会发现钟院士说的这些话确实并不自相矛盾:说某些药可以对新冠病毒有“体外抑制”的药效,并不是意味着这些药可以预防新冠啊。说没有药可以预防新冠肺炎,也并不意味着新冠得了就不好治了啊。每句话之间互为勾连,彼此“道并行而不悖”,却又都很正确,还捎带给大家推荐了一堆药品。
这是钟院士的严谨之处。就算今天回看,咱也不好他老人家说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都对,都对……
当然,与钟院士相比,有些专家在疫情期间的发言就不那么时刻闪烁睿智的光芒了,经常有说漏嘴、前后不一的时候,比如:
当然,若一定要让吴粱等专家出来为自己申辩的话,他们一定也有话说——毕竟,医学研究么!肯定是不断发展的,再加上新冠肺炎又在不断变异。就不允许新冠前几天还猛如虎、后遗症一大堆,这几天就突然“弃恶从善”了?就不允许人家权威专家有个学术进展、修正理论的时间?
完全可以么!还不许人家修正理论了?
所以本文也没有指责吴粱专家们的意思。
但既然提到专家说话这个问题了,但我有个问题却不得不问:
到底什么是专家?在一个现代社会里,公众又为什么要听取专家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