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太阳神鸟文物系十月太阳历演示仪或中国夏历模板、疑昭示文物出土地曾是夏都
中国上古时间轴: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西周(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年)、东周(前770~前256~前221)【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注:周天子被推翻的时间为前256,而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为前221】。
考古界确定成都的太阳神鸟文物,为晚商至周初时期的金器;因西周在公元前1046年建立,距现在约:1046+2023=3069、再±50年(约两代人的时间)。
《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献之一,也是现存采用夏时即《夏历》由来的历书之源。如果说《夏历》真正属夏朝的历法,它就可能行使于夏朝的中、后期(前2070~前1600),约距今4000~3800年左右。
《夏小正》之名,最早出现在《史记·夏本纪》“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有人据此认为:是孔子及其门生收录整理出源于中国夏朝的农事历法知识【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是孔子仙逝的时间,则这一时间稍前,孔子能见到《小正》内容的流传(经后人再添加“夏”字、才有了《夏小正》作品面世),此时宜在公元前479年之前的一段时间】。
《夏小正》这部伟大著作的作者不详,发现者则是东周春秋末期的孔子。据《礼记·礼运》篇所载,孔子曾曰:“我欲观夏道,是故至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
夏历在孔子时代被孔子及弟子发现与整理时,只称《小正》,到了战国及秦汉,才称《夏小正》与《夏历》。但这时的《夏历》,已从经历商代的历法属性而改换,即从原十月太阳历、变异为另类的十二月阴阳历,本质上已与原有《夏历》截然不同而脱胎换骨了。
晚商至周初时期太阳神鸟金器文物在古蜀的存在,说明古蜀在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即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中,仍在成都一带使用着十月太阳历;当然,因该金箔体积很小,只宜作为高档把玩物握在王者手中;但不排除金沙政权另外制作有由其它材料演示的、大型的、非金箔之类的太阳神鸟物品,去演示十月太阳历的功能。这一时间若延续在整个西周,则该文物的历法意义在古蜀国,就没有佚失有三千多年,而可能只间隔有西周末到孔子仙逝之间的约三百年。
这短短的约三百年,与曾以为《夏历》模板遗失超三千多年的原估计,缩短了一大半。此缩短,反过来是有利孔子看到属十月太阳历的《小正》历书片段;即传说孔子曾见到《小正》片段属十月太阳历【经网络搜索,有很多类似“孔子发现最早的太阳历(十月太阳历)《夏小正》”的文章与此相关联】,有可信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