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歌说事以为,民生问题至少应包括三个层面:
广安区在房源管理上是否存在“走关系”现象?按照相关规定:如果承租人有转租、转借他人或者擅自调换所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改变公共租赁住房结构或使用性质;在公共租赁住房内从事违法活动的;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闲置公共租赁住房;累计6个月以上拖欠租金等行为的,将被清退住房,没收全部押金,并计入保障房信息管理系统不良信用记录。
那么,广安区是否存在开着好车拥有私房或“通过关系”挤压困难群众空间的现象。(去年曾有房子“串串”暗示花6000元即可帮助申请公租房,“你只管到时候来填表签名即可”,保证“一切搞定”)。
在这件事上,我曾经一针见血:
广安区住建部门设置的“高门槛”无异于“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不与时俱进、不切实际的标准连“狗屁”也不如。做点“正事”,不让“帮扶困难群众”成为一句口号,解决实际问题,不人为设限才是群众身边最“看得见”的民生。
针对此事,广安区住建局给予了网上回复:
可是,转眼过去了3年,情况依旧。
后来,我不服气,于是,我通过网络与广安区住建局公开在网上“打赌”。我叫广大网友一起与我来围观:
是年5月12日,我在本地社区论坛上发表了一篇针对广安区申请公租房的评论文章,指出过其中的诸多弊端,之后该局进行了回复。5月13日,广安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回复网友质疑关于“有房子“串串”帮助申请公租房的问题”时称:2017年我局在审核公租房申请资料时,发现有部分人员的社保证明材料很可疑,于是向社保部门进行了查证。经区社保局证实,确实为假材料,区社保局即向公安门报了案。同时我局怀疑有房子“串串”帮助申请公租房,于是也将该情况上报了区纪委,相关部门也进行了调查。
如图截图为证。
从该局的回复中我们可以看到能拿到公租房的房子“串串”的情况是存在的。那么,为此,我就想在这里设定一个这样的场景:
请求和广安区住建局长“赌一把”,看到底能不能拿到公租房。
具体的情况如下:
我有足够的信心,在这个实验的进行之后会让我们得到这样的几个结果,同时也请全广安所有的网友见证:
在这里,仍要说明一下,或许该局现任局长并不知道“下面”做假的手续真伪,但却完全可能被下级所欺骗。记得,曾经有一位领导在谈到关于从政感受时这样对我说过:我不沾一分一厘,但是我不敢保证我的下级不骗我签字,那样同样要负领导责任。
当年,我只所以要发帖把广安区公租房“有假”的情况公布,基于两点:一是如果我花上6000元不通过你这位住建局长同样就可以拿到房子,而且是这个房子的途径一定会是从区住建局相关人员手中拿出来的。二是区住建局过去一直有做这项“生意”的神通广大的与外面串串有勾结的“内鬼”。
平心而论,广安区住建局领导与我并不陌生,说来该局某些领导还是几十年前就很熟悉的老朋友,只是这些年彼此之间都在忙着各自的生活便平添了几许陌生感。
谁赢谁输难料,但这个过程一定很精彩!我只所以发文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要一个令人信服的结果:公平公正。可是,广安区住建局的领导们,并未和我打赌,也不敢和我赌上这一局。
以上皆为陈年往事,不值一提。但今天,又逢“阳光问廉”。我觉得有些事,或许冥冥之中有注定。在该局原局长张建伟落马之前的几天,我曾经发过一篇涉及到本地的民生帖文。问:广安区住建局长去哪儿了?
我说,面对网友的提问,我觉得“这个事儿不太好说”。
人生中的无常和世事的难料,往往都会演绎在某个时间轴上。这一点,张建伟或许早已懂得。但他并未懂得,凡事皆有因果,“每件事”都不可能会凭空而来。迎着微风,看着残阳,直到视野模糊。我慨叹,某些人,曾经扮演了哪一类角色的人生,皆如历史中的皮影戏。
今夜,有些凉意,而正是在这个时刻,我见证了反腐的风,再次从故乡的大地吹过。“往事”至此,不等风干。从此,随着区住建局原局长张建伟的落马,或将抹去那份曾经愤懑的记忆。别说我太小肚鸡肠。我深知,我为百姓说话,就是为自己说话!我是一个自私的人,而正是这种自私,才让我变得无私奉献!
据广安区微发布消息:本期《阳光问廉》围绕“守初心、护民利、转作风、促发展”这一主题,对2个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进行曝光,展开问廉互动。引发现场及线上多达41万观众在线持续热议,互动评论高达2000余条。
“一枝一叶总关情!但愿,本次阳光问廉之后的广安区能够像新闻报道的那样,真实体现“民生利益无小事”的梦想能够成真。
今又“阳光问廉”。愿我等底层百姓少一些艰辛!愿“问”过之后的天空更晴朗,而这份晴朗,是所有广安人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