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的通知》,以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综合管理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服务作用,坚持“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预防和减少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发生,确保疫情防控“迎峰转段”平稳有序。
通知共12项内容,包括筑牢织密基层保健康防线,强化重点人群包保联系,主动做好重点人群动态服务,扩大吸氧和血氧监测服务,充分发挥中药治疗作用,大力扩充院前急救转运能力,及时转诊重症风险人员,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加强医联体牵头医院对基层的支撑,加强城乡社区健康宣教,实时掌握工作动态,加强责任落实和督导考核。
其中,在筑牢织密基层保健康防线方面,通知提出,各级联防联控机制要按照服务人口15%-20%的标准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齐配足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的中成药、退热药、止咳药及抗原检测试剂盒配备,确保机构可用量始终保持在2周以上。各地根据实际,适时将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小分子药配送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上级医院指导下可开展社区医疗救治。在规模较大的居民小区或村以及公共设施内,要通过设置流动服务点等方式,方便居民就近获得医药健康服务。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华西天府医院院长康焰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实际上没有“特效药”。在国家救治方案中,推荐两种对抗病毒药,一种是进口的辉瑞小分子药物,一种是国产的阿兹夫定。这两种药物对新冠病毒有一定的阻碍病毒复制的作用,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转为重症的风险。2022年在吉林初期使用小分子药物时,能够看到患者的转阴时间有所缩短。)
在强化重点人群包保联系方面,通知指出,各地要为高龄老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和困境儿童发放“健康包”,包括一定数量的退热药、止咳药、感冒药、抗原检测试剂、口罩、消毒用品等。
在扩大吸氧和血氧监测服务方面,通知提出,各地要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配备数量适宜的氧气袋、氧气瓶以及制氧机等设备,确保能够及时为门诊患者、居家治疗患者及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氧疗或氧气灌装服务。增加指夹式脉搏血氧仪(以下简称指氧仪)配备数量,确保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20个以上、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至少配备2个以上。要为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重点人群包保团队、养老机构、福利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指氧仪。各地要积极组织为65岁以上有新冠病毒感染重症风险且行动不便的重点人群发放指氧仪,指导居家自测血氧饱和度。
>>热点答疑:如何辨识自己是寒症还是热症对症下药? 1月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近期很多患者咨询用药的风寒、风热问题。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来看,中医称为“疫病”,通俗来说,即传染性很强的外感病,外感病无论是风寒或风热的诱因,临床症状大部分都表现出发烧、怕冷、乏力、咽喉疼痛等。首先,不管是风寒还是风热引起的临床不适,运用具有解表功能、治疗感冒的药物治疗都是有效的。如果有专业医生从中医理论进一步区分开风寒风热进行治疗,疗效会更为迅速。
从临床来看,如果出现发烧、很怕冷,总想穿一些厚的衣服,肌肉比较酸痛、咽干咽痛、乏力、鼻塞流涕,这样的症状往往把它归属在风寒的诱因里,服用疏风解表的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即可,如北方地区常用的感冒清热颗粒,传统的名方荆防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如果一部分患者出现发烧很重,体温可能到39度,这时咽喉疼痛非常明显,没有怕冷的明显感觉,只是感觉肌肉酸痛,不是冷的非要穿厚衣服、盖厚被子,有乏力、咳嗽,从中医的归属上,可能是风热诱因所导致的疾病。这时要用一些疏风清热或者化湿解表、清热解毒等的中成药,比如国家中药管理局《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里面推荐的药物,包括连花清瘟、金花清感、疏风解毒、宣肺败毒、清肺排毒、热炎宁、银翘解毒颗粒、蓝芩口服液、复方芩兰口服液、痰热清、双黄连、抗病毒口服液等。
刘清泉说,对患者而言,如果出现不适的症状,选择中药时,选准一种药物,按照说明书,或者咨询专业医师服用即可。如果服用1至2天,症状没有明显缓解,或者持续加重了,烧一直退不下来,没有任何退烧的现象,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千万不要盲目更换和叠加吃药,特殊重点人群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