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把创新驱动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严峻复杂形势,成都高新区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近日,成都高新区完成《关于医药健康产业建圈强链发展政策》资金兑现,共给予康诺亚、倍特药业等58家区内企业181个项目超2亿元产业政策资金兑付,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不断做优做强医药健康等主导产业能级。
作为四川省、成都市产业发展高地,成都高新区于今年5月发布了医药健康产业建圈强链新政10条,包括做强产业链、培育创新链、稳定供应链等5个方面。这也是成都市首个产业建圈强链政策。
专项政策结合国内外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趋势,重点破解产业发展痛点难点,此次高新区加快实现产业建圈强链政策兑付,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医药健康产业体系。
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大力度助企破解发展难点痛点堵点
据介绍,该政策对标了上海、苏州等地区经验做法,针对性地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等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给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重要支持,支持力度处于区域领先水平。
为及时有效发挥政策效能,成都高新区全力推进政策兑现,于今年底前对康诺亚、倍特药业等58家企业181个项目完成了超2亿元政策资金兑付。
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政策兑现精准推动‘企业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企业’,实现加大国际国内贸易扩大-国际贸易扩大、鼓励机构资质认证-GCP认证等政策条款‘免申即享’,将企业被动申请转变为系统自动匹配。”
此外,政策进一步落地落实资金支持。与2021年相比:
新增兑现项目54个,增幅42.5%;新增支持资金1.2亿元,增幅127.1%,项目和资金的增量主要集中在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和加大重磅品种培育方向。如在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创新药品方向,对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康诺亚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欧林生物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大肠杆菌)等I类创新药,每个项目对II期临床研发投入支持120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研发投入大、初创企业资金保障不足等产业发展难点痛点堵点,政策提出将补贴前置,由以往产品进入临床阶段才可获得支持,变为进入毒理药理实验即可获得支持。此次政策兑现即对进入药理毒理研究阶段的恩沐生物等I类创新药,给予最高单个400万元资金支持。
作为获得政策支持的企业之一,苑东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企业能获得产业专项资金支持,展示了高新区坚定助力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决心,有力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步伐。苑东生物将继续扎根高新区,为区域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今年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实现两位数增长
自2018年以来,成都高新区陆续出台生物产业生态圈政策、成型成势发展政策和建圈强链发展政策,政策不断优化升级,累计支持765个项目,项目支持更加精准,在医药健康产业项目招引、企业培育、品种创新等方面起到良好助推作用。
2022年成都高新区在科技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实现进位,位列第三,稳居全国生物医药园区第一方阵;医药健康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规上工业等“四上”企业发展规模达600亿元,实现两位数增长。
医药健康产业梯度培育成效显著
今年,成都高新区新增海创药业、沃文特2家上市及过会企业,累计上市过会企业数量达10家;新增赜灵生物等准独角兽企业4家,瑞琦医疗等国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
重磅品种加速涌现
在政策的助推下,重磅品种加速涌现,新增I类新药临床批件56个,累计在研I类新药在全国高新区排名第四。推动威斯克生物、三叶草生物两款新冠疫苗产品获批上市,微识医疗全国首个消化内镜AI辅助诊断产品获批上市,四川省首个高能级500强企业美敦力胰岛素泵实现量产。
不断强化高端人才引进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累计引进生物医药高层次人才500余名,汇聚产业人才超6万人,其中天府国际生物城引进人才超1万人。通过建设天府锦城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柔性引进王广基、季维智等院士16名;通过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形式,引进陈璞、赖仞等外籍院士或准院士团队;围绕岷山行动计划、峨眉计划等,累计聚集高层次青年人才420余名。
成都高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瞄准生物经济先导区建设目标,加快构建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助力成都高新区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