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460|评论: 8

[草根·播报] 营山县骆市陵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5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骆市陵园位于骆市镇,地处营渠公路线上,距营山县城十五公里。这里是杨伯恺等著名烈士的故居。全镇有二千多热血青年在历次革命斗争中英勇献身,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骆市人民为缅怀先烈,启迪后人,克服重重困难,修建了这座闻名全国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占地三十多亩,园内建有“烈士墓”、“英烈陈列室”、“红军石刻碑廊”、“缅怀阁”等革命纪念景点,同时兴建了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一年四季游人不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公 园
  与陵园相联的梓桐公园,占地面积40余亩,建有水上乐园,垂钓,罗汉,观音堂,名花,名木,名果,苗圃,农家乐等观光,游乐馆.每年接待游客十多万人次.
“红军村”
    在骆市最有影响的要数新华村,该村原来叫邓家坝村,当时全村1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有人当红军,后人把该村称为“红军村”。“这里由于红军活动频繁,村民参加红军的人太多,被国民党反动派称为‘乌老二村’。”今年85岁的老人肖子富对当年的事仍记忆犹新,他说,当时邓家坝村除了他家一户姓肖的外,全是姓邓的,邓家坝村也是当时骆市场附近较大的村庄,这里也是红军的驻扎地,红军和村民建立起了亲人般的关系,后来红军走时,几乎家家都有人参加了红军,自己由于年龄小没走成。后来村里留下的人受尽反扑回来的国民党军队的百般折磨,不少人被迫害致死,以致今天村里姓邓的人户已不多。村民邓雨生算是邓家的后人,他告诉我们,当时父亲是新店区苏维埃的负责人,二爸、三爸、四爸都参加了红军,国民党反扑回来后,父亲东躲西藏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我们不会忘记,那个美丽的“红军村”,还有那慰祭红军英烈的“骆市陵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0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3-1-5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营山骆市陵园铭刻一段红色的记忆
在营山县骆市镇,有一座规模宏大、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骆市陵园。陵园占地面积90余亩,馆舍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英烈陈列室里展示着骆市、小桥一带早期有影响的革命先驱的大量生平图片资料和遗物;红军石刻碑廊里保存着27块当年红军留下的标语石刻;松柏掩映下的硕大的烈士墓前竖立着一排墓碑,供人凭吊瞻仰,寄托哀思……
        红土地诞生营山首个党支部
  据骆市陵园现存的史料记载:自1925年秋,营山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运动,为了进一步领导和推动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受原中共重庆地委委派,回家乡开展工作的杨伯恺同志于1926年1月8日向中央起草了成立中共营山支部的报告,2月11日,中共营山支部在骆市镇杨家坝正式成立,直属中共重庆地委领导,由在重庆中法大学入党的郭经阶任支部书记(后脱党),党员有陈同生、杨绍槐等14人,从此,营山的第一个党支部诞生了。
陵园记录风起云涌的革命史
  骆市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留下了红军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骆市陵园,至今保存着杨伯恺烈士的部分遗物、记载着骆市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史。
  杨伯恺,曾任重庆中法大学训育主任,中共营山支部创始人,是南充地下党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在烈士杨伯恺的故居——花园村,当地干部群众对这位早期党组织的领导人至今深深怀念,正是他在家乡的积极组织和活动,骆市、小桥一带的地下党组织才十分活跃,这也成了后来县内参加红军最多的地方。1949年,他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杨绍槐,曾任中共营山特支负责人,骆市区委书记,以在骆市办袜厂为掩护,积极开展地下党的工作,为迎接红军的到来创造了条件,红军撤离营山时,杨绍槐带领全家8人参加红军,后来全部英勇牺牲,留下了“杨门英杰”的美名。
  1933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骆市、黄渡一带,在地下党的领导下,骆市人民敲锣打鼓迎接红军。红军到骆市后,不进老百姓的屋,不吃老百姓准备的饭菜,在屋檐下宿营,自己担水架锅煮饭,对老百姓秋毫不犯,深受人民欢迎和拥护。红军在骆市广泛发动群众,把老百姓组织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建武装、搞生产,革命如火如荼,生产蒸蒸日上。骆市人民踊跃参加红军,父送子,妻送夫,父子同参军、兄弟齐报名,甚至出现了全家老少齐参军的动人场面。短短几个月时间,2400多人参加了红军,踏上了革命征途。
红色资源成为教材
  为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上个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决定在骆市镇筹建骆市陵园,不少机关单位和干部群众自发捐款捐物。据陵园的管理者称,陵园建成后,每年的清明节、“五四”、“六一”、“七一”等重大节日,不少单位组织职工、学生前来这里凭吊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每年的清明节,前来陵园扫墓的更是络绎不绝,陵园成了当地乃至营山不可多得的红色资源之一,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

发表于 2023-1-5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中的时候去过,不知道现在是怎样的光景了,附点图就好啦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3-1-5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过多次,并拍照片和抖音,这个地方应该好好维修保护好。

发表于 2023-1-6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1-6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ws234dbb 发表于 2023-1-5 13:32
高中的时候去过,不知道现在是怎样的光景了,附点图就好啦

就是没有照片

发表于 2023-2-22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就是一垃圾堆

发表于 2023-4-5 12:3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海水 发表于 2023-2-22 18:19
现在就是一垃圾堆

哎,心痛啊,不孝后代太多,当官的只想捞钱,可惜王婆婆向中央拿那么多经费被不孝后代乱用完了

发表于 2023-5-5 23:3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5-9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色记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