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市陵园位于骆市镇,地处营渠公路线上,距营山县城十五公里。这里是杨伯恺等著名烈士的故居。全镇有二千多热血青年在历次革命斗争中英勇献身,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骆市人民为缅怀先烈,启迪后人,克服重重困难,修建了这座闻名全国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占地三十多亩,园内建有“烈士墓”、“英烈陈列室”、“红军石刻碑廊”、“缅怀阁”等革命纪念景点,同时兴建了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一年四季游人不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梓 桐 公 园 与陵园相联的梓桐公园,占地面积40余亩,建有水上乐园,垂钓,罗汉,观音堂,名花,名木,名果,苗圃,农家乐等观光,游乐馆.每年接待游客十多万人次. “红军村” 在骆市最有影响的要数新华村,该村原来叫邓家坝村,当时全村1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有人当红军,后人把该村称为“红军村”。“这里由于红军活动频繁,村民参加红军的人太多,被国民党反动派称为‘乌老二村’。”今年85岁的老人肖子富对当年的事仍记忆犹新,他说,当时邓家坝村除了他家一户姓肖的外,全是姓邓的,邓家坝村也是当时骆市场附近较大的村庄,这里也是红军的驻扎地,红军和村民建立起了亲人般的关系,后来红军走时,几乎家家都有人参加了红军,自己由于年龄小没走成。后来村里留下的人受尽反扑回来的国民党军队的百般折磨,不少人被迫害致死,以致今天村里姓邓的人户已不多。村民邓雨生算是邓家的后人,他告诉我们,当时父亲是新店区苏维埃的负责人,二爸、三爸、四爸都参加了红军,国民党反扑回来后,父亲东躲西藏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我们不会忘记,那个美丽的“红军村”,还有那慰祭红军英烈的“骆市陵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