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天府绿道集团将全力冲刺全市10.1万亩耕地复垦复耕目标”这事闹得沸沸扬扬的。
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说好好的公园,为什么要恢复成耕地呀~浪费~
开始我也这样觉得的,好好的园林没了,以后全是菜地,太丑了吧。
但周末我去一趟绕城的公园,和很多人说“以前公园的美景没了,全是种菜了,变low了”的情况并不一样。
种粮食的天府绿道,依旧很漂亮,甚至更适合拍照。
下面这是我拍的:
天府绿道青龙湖一带。
种的小麦,很小清新。
于是我在想几个问题,其实我觉得,与其讨论浪费不浪费,不如来讨论下如何复耕的问题。
个人认为,天府绿道的复耕是不是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考虑:
1.建部分观光农业,比如现在绿道部分地方种的小麦,以后还可以考虑向日葵、高粱、玉米一类的,主要是适合拍照的。现在天府绿道的农田,还是有很多欠缺的,给我个人感觉就是一窝蜂乱种!比如这个小麦田,基本只能在外面拍照,仅仅有部分路径可以进去一点拍。这也导致了部分粮食被踩踏,但如果好好规划,修成观光农业,多一点小路,提供拍照的,相信会很网红。这样可以说是两全其美。这点在很多地方已经应验过,比如都江堰的油菜花田,崇州的稻田等。
2.东南西北划分部分地块,与学校合作成为“学校认领田”。现在城里很多小孩都没怎么去过农村,某种程度来说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如果绿道周边复耕的农田,可以拿一些出来,与成都市区内中小学合作,由学校定期组织学生维护、耕种,耕种后的粮食分给学生,将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学生的劳动课,近距离接近大自然,还能知道粮食种植不易,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3.私人、单位认领田。可以鼓励私人、私人企业、政府单位认领田地,种出的粮食和第二点一样,可以自行拿走。根据不同属性,划分私人、单位、企业认领田,认领的人员、单位缴纳一定费用,如果无力维护,缴纳的费用可以请人维护,还能解决一定的就业问题。而产出的粮食,也解决了销售问题,同时这样也能盘活粮食产业经济。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欢迎理性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