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乡,路过村学堂(注1)大门楹联在,数年已空房。 七十多年前,四合院祠堂,原属赵氏族,土改收公房, 侧房村公所,正殿小学堂。五二年秋季,发萌入学堂; 长衫邓老师,学级两班上(注2)同学顽皮者,训导教棍偿; 学习优良者,时常在表扬;四年初小毕,小考响滩场(注3) 初小历历事,记忆永难忘;拙荆及三子,皆此读书郎, 村里家家子,都进此学堂;校舍数改建,教室四五档, 虽处边远地,现代气息良,辉煌数十年,满村人丁旺, 文化素质好,农业好景象。自从城镇化,村民渐离乡, 人烟遂稀少,生源断岩荒,村并云盘后(注4)空了此学堂, 门空旗杆直,楹联似傍徨(注5)惜哉发萌校,孔圣也心伤! 注:1、原南风乡人山村小学。 2、解放初期的小学一至四年级为初小,农村每村的小学只有初小,一个老师常教两个不同年级的班。 3、当时初小毕业后需到响滩乡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参加人生第一次升学考试叫“小考”,与现在的中考、高考的意义相同,淘汰率还比较高。 4、人山村并入云盘村。 5、小学大门楹联:山人逍遥鸿儒千载,笔尖锦绣华章万年。 泉溪翁写于癸卯年正月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