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就业状况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大局。作为新技术、新产业的主要创造者和接受者,其就业成长影响到相关产业发展和社会机会创造。青年人失业率过高不仅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青年人失业率上升主要是由于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从下阶段情况看,随着经济恢复,用工需求扩大,青年人失业率会逐步改善。
三重因素叠加推高青年失业率
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现象。从宏观看,当前就业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于,青年人失业率高企并非某个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周期性、结构性和摩擦性因素“三重叠加”推高而来。
结构性因素包括人口结构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
例如,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高端制造转型的过程中,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丧失竞争力甚至倒闭,部分行业和职业的需求量减少,而新兴产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又供给不足,也会导致结构性失业的出现。
周期性因素源自经济周期的波动。经济高速增长带来需求增加,企业扩岗,失业率下降;一旦经济增速放缓则需求下降,企业减员,失业率上升。
我国经济在增速换挡过程中,一些传统行业和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显现,直接影响企业效益,进而抑制劳动力市场需求,导致求职人数下降。
摩擦性因素也是导致当前失业率高企的一大原因。由于劳动力市场供需的不平衡,例如求职者的职业技能和经验与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不匹配等原因,使之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转换合适的岗位。因其就业弹性较大,不易通过传统的失业统计数据来反映。
由此,综合而言,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人口红利消失,年轻人就业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加之受前期疫情影响,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遇到较大冲击,尽管目前经济处于恢复阶段,但用工需求尚无明显增加,一些岗位仍然可能减少招聘、降薪甚至裁员,这些都导致眼下失业率居高不下。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破千万,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不少大学生不愿从事低收入或者低技能的工作,更看重工作稳定性、福利和发展机会等因素,而且一些毕业生缺乏职业技能和经验,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市场需求,一时找不到与自身技能和经验相匹配的工作,也是推高年轻人失业率的重要因素。
不容低估的是,一些短期突发因素可能会对中长期就业产生深远影响。前期疫情令诸多行业遭受重创,不少企业停产停工,导致青年人就业市场需求骤减,同时一些毕业生的就业计划被打乱,为本就不明朗的就业形势增添了更多的不稳定性。
当然,在以上诸多成因当中,产业升级趋势下的人力资本鸿沟,是造成青年人失业率高企的根源。
近年来,创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加快,使就业市场对人力资本的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岗位与工作场所正在消失,大量劳动力需要重新流入就业市场,而前期疫情等因素导致的经济下行造成需求疲弱,叠加了劳动力供给量的激增,从而进一步激化了人力资本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