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点赞!淄博燃起全国地摊经济热浪!深圳申请出战,推出“路边摊”新政!
作者:时局观察员
深圳“路边摊”不再全面禁止,全国燃起地摊经济热浪
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近日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拟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
修订后的条例允许街道办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摊贩经营场所
街道办可划定摊贩经营场所
“路边摊”曾经是城市的一道“民生风景”,不仅物美价廉,受市民欢迎,而且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增收问题,也让城市充满烟火气。但是,因占道经营影响交通、乱扔垃圾破坏环境卫生等问题,为了“还路于民”,“路边摊”一度被取缔。
新修订的《条例》在原《条例》“禁止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及其两侧、人行天桥、人行隧道和其他公共场所堆放物品、摆摊设点、销售商品”的基础上,增加“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摊贩经营场所”的例外规定,以兼顾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和城市整体市容美观有序。
“路边摊”也不是一松了之。《条例》规定,摊贩经营场所具体划定办法由区人民政府会同市城管和综合执法等部门制定。在划定位置之外设摆摊且拒不改正的,由市、区城管和综合执法部门按照占地面积处每平方米一千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没收摆卖的物品和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
允许符合规范的店家“外摆”
好天气时,在室外喝咖啡更有气氛,这是很多市民的感受。为了优化营商环境,满足市民需求,新修订的《条例》改变对超门窗摆卖经营“一刀切”管理的模式,规定商场、门店超出门、窗外墙摆卖、经营的,应当符合规范。为店家“外摆”开了一道“口子”。
《条例》授权市城管和综合执法部门另外制定“外摆”相关规范。违反规定超门店摆卖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没收违法摆卖、经营的物品和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
从为“路边摊”解禁到允许符合规范的店家外摆,在立法审议中,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认为,这不仅有利于恢复城市经济、促进消费增长,更回应了民生诉求,体现了城市的温度和包容性,是城市治理精细化的体现。下一步,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路边摊”和“商业外摆”的具体规范,也考验着有关部门的管理智慧。
户外广告扰民千元起罚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户外LED电子大屏也渐成广告传媒界的热宠,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光源、噪音等污染问题。《条例》明确有光源、声音、反光材料的户外广告设施要符合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指引的要求,控制光源亮度、声音分贝、反光材料反射角度和使用时间。违反规定逾期未改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吊销相关行政许可。
对于市民关注的城市道路挖掘问题,《条例》也作出专门规定,要求市人民政府应当对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实行计划管理,市、区发展改革部门应当推动占用同一空间位置挖掘城市道路的政府投资项目集中立项。在保证施工期间必要通行条件的情况下,深圳市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将相同施工路段的工程项目统一安排在同一时段内集中进场施工。未经市交通运输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开挖城市道路。来源:深圳特区报、读特
全国各地纷纷鼓励地摊经济
地摊乍看起来低成本、不起眼,但正因其吸纳就业、促进消费的功能,重回公众视野。2月20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允许在设摊开放区有序设摊,首次提出设置“特色点”。这份文件明确,在划定的设摊开放区内,可有三种类型的摊位,包括特色点、疏导点和管控点。
无独有偶,近期,广西、北京等省市也纷纷出台鼓励地摊经济的政策措施。2月10日,广西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充分就业增强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鼓励发展夜间经济和小摊小店等特色经营。1月30日,北京印发《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北京将制定实施商圈外摆经营管理规则,在重点商圈组织开展外摆试点。
事实上,有关“地摊经济”的讨论由来已久。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后,为助力复工复产,2020年5月,中央文明办提出,马路市场和流动商贩不纳入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此后,各省市接连出台措施,推进地摊经济发展。2020年3月15日,成都市出台相关措施,到同年5月28日,成都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130个,增加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但随着疫情全面爆发,地摊经济全面哑火。
观察员同时建议,真正想发展地摊经济的城市,需要好好看看这段视频。那些温暖、善意、文明,必须是发自内心,来自灵魂深处的。不然,一看就会,一学就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