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转瞬即逝”的微博热搜词条“盲人高举盲杖代表什么”下,广西政法发布热心车主帮助一位老年盲人过马路的视频引起了我的注意。
视频展现了一位盲人老人被困在车流中,好心车主下车通过拉盲杖的方式将老人引到安全路段。虽然司机好心与热情值得我们高度肯定,但是对导盲方式有所了解的朋友都会知道,拉盲杖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导盲方式。
这条热搜和热搜视频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普罗大众对盲人这类残障人士了解甚少的现状。好在有一群人默默搭建起“互联网盲道”链接起残障人士与健全人士的生活,开始打破残障人士与健全人之间无形的“厚障壁”。
“诺子喵呜”“霹雳啪啦鱼耳朵”“大程子好妹妹”等UP在网上分享她们作为残障人士的生活,她们中有的是盲人COSer(角色扮演者)和CV(声优),有的和朋友在互联网上尝试“聋哑人脱口秀”,还有的是前互联网大厂员工。她们经常分享一些自己作为残障人士的出行vlog,从她们的视频里,我们不难看到无障碍不是特殊需求,残障人士遇到的问题其实是所有人遇到的问题的缩影。
比如斜坡的设计,为推婴儿车、拿行李的人也提供了便利;为盲人设计的手机无障碍模式,也为做近视眼手术暂时失明的普通人、不识字的老年人提供了方便;就连大家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字幕最早也是为了帮助听障人士看电视而发明…
生命有多么脆弱已无需我们多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都将离健全人的标准越来越远,我们总会有成为“弱势群体”的一天。所以帮“盲”也是帮我们自己。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主要看它是如何对待弱势群体的,给与每个群体生存的尊严更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帮“盲”首先需要做到“一不一问”。“一不”指不添乱,学会正确的导盲方式,不拉盲杖;不抚摸、不喂食导盲犬,因为它们在工作,如果出于喜爱与导盲犬玩耍可能会让他们分心,使它们的主人陷入危险中(此外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导盲犬可以进入任何公共场所,任何人不得阻拦)。“一问”指实现询问盲人朋友是否需要帮助,这是对他们尊重的表现,我们不应因自己的同情心冒犯他人。
帮“盲”最重要的是学会正确的导盲方式。盲人高举盲杖就是其表达自己需要帮助的方式,在经过询问后确认其需要帮助,就可以用手背碰他的手背,让他知道你在他的哪个方位。然后让他把手搭在你的手腕上或者是肩膀上,让他位于你身后,不要碰他的盲杖,可以给他们安全感。尽量位于他们的侧前方或者正前方,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
可以按时钟定位法提示他们需要注意的障碍物或者帮他们取得所需要的东西。上下车的时候也可以让他们位于车右侧,方便上下车。
此外,推行轮椅人士遇到坡坡坎坎的时候,可以轮椅调转方向,先让载人的大轮子通过坡坡,上坡以后再调转方向就可以了。
最后,我还是想强调一下帮“盲”的心态很重要,社会的包容度体现在每个社会公民的一言一行中。盲人或者残障人士或许缺少一些身体机能,但是他们在科技的帮助下渐渐也能完成和正常人一样的工作。互联网让我们看到了残障人士的更多可能,比如来自成都的盲人程序员周福贵,中国传媒大学首位盲人研究生董丽娜,手语律师王帅…
但现实是更多盲人从事的还是按摩和声乐行业,盲人缺少编程类自学的资料,哪怕克服种种困难掌握全栈编程技巧的盲人程序员周福贵和其同事广荣也提到了,一般公司不敢招残障员工,原因是担心这些员工上下班需要人带,吃饭、上厕所不便这些“小事”。
说到底,还是老生常谈的残障人士需要被“看见”的问题。因为不被看见,盲人的信息无障碍格外艰难,各类APP功能无法被无障碍模式读取、网络弹窗广告成为他们新的网络障碍物种种这些问题使得他们在互联网也被边缘化。
像这次转瞬即逝的热搜一样,盲人朋友被看见的时候很少,但如果能珍视每次机会,一点一点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现状,那世界的宽度也能因此一点点扩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