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价、折扣、实惠的热爱,已经不再是专属于会过日子的老年人身上的“标签”了。近日,到临期食品超市或线上选购临期食品,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消费热点。前段时间,南京商家推出了临期食品盲盒,广受年轻人的欢迎。最近,成都也刮起了“剩菜盲盒”风,将临期食品或当日未售出的库存,以“盲盒”的形式在软件上打折卖出。
那么,什么是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一般指即将到达保质期,但仍然在保质期以内的食品。 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定义临期食品的“临近期”。根据北京工商局的的“食品保质期临界”标准,像罐头、水果、饼干等注标保质期1年或更长,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像牛奶、活乳酸菌、等注标保质期少于15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的1-4天。
原价7元一瓶的咖啡9.9三瓶、原价8.8的曲奇饼干,售价仅为4.3、酸奶买一送一......不仅仅是食品,像洗发水、护肤品等生活用品,在临期货架上,一般都以3-7折左右销售,甚至还有打一折的,比正价实惠很多,这是当下很多人购买临期食品的主要原因。
购买临期食品,不仅是价格便宜,也是环保的的购物行为。 联合国粮农指出,全国范围内,每年约有1/3的粮食被损失或者浪费,高达13亿吨。而规定处理的临期食品,也是导致浪费的重要一环。临期食品的热销,也为减少食物浪费提供了新的方案。
那么,临期食品安全吗? 先说答案:正确储存的临期食品营养价值不变,是安全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健指出,从相关规定来看,在保质期以内,不允许食品存在这一问题,这是法律对食品品质的基本要求。 临期食品虽然不是过期食品,在行业发展中,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依然需要有力的监管。 同时,虽然临期食品通常有较大的折扣优惠,但购买也要按需购买,不要囤货,以免过期造成浪费;买回家后,最好也要在保质期以内吃完;一些临期食品的保质期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比如,有些食品在储存条件上要求保持特定的温度,如果没有控制好温度可能就会导致食物变质。如果食品过期,出现膨胀、异味、霉变等情况,应当丢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