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回忆的过去
——几位师范毕业生和老师的谈话
钟明全
如果你愿意探索这种奥秘
耗掉你生命的珠片,那就快去!
真理和谬误也许只差根毫毛——
但请问,什么能是生活的真谛?
——引自奥马尔.哈亚姆《柔巴依集》第49首
序 诗
我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
没有什么
值得回忆
值得恋爱
的辉煌卓著的过去
呵,人们说
如果回忆往事
那么
他的大脑已经老化
他的反应已经钝滞
他的智力也就很低很低
呵,过去,那并不久长的历史
却又如此
令人苦恼、厌烦、恶心
却又如此
使人憧憬、向往、追慕
却又如此
富于勃勃生趣、盎盎诗意
呵呵,我们甘愿回忆
我们甘愿将昨天的甘苦回忆
就像美人鱼要想来到人世
忍着熊熊烈焰的烤炙
就像衔微木填沧海的精卫
凭着勇敢、凭着意志
呵呵,我们向往我们的向往
我们歌唱我们的歌唱
我们求索我们的求索
我们寻觅我们的寻觅
为了
更好地懂得
生存的含义
我们
愿意痛苦地
将过去回忆
一、城市与乡村
告别了小路
告别了土墙
告别了稼穑
告别了锄犁
告别了草的炊烟
告别了牛的哞叫
告别了爸爸的巴掌
告别了妈妈的眼睛
告别了捕鱼搬蟹的瘦小河沟
告别了酸得掉牙的青桃果李
告别了邻家的羡慕
告别了旁人的议论
告别了野菊
告别了车前
告别了婉转啼唱的画眉
告别了沉沉甸甸的秋季
告别了没有球场的农村中学
告别了考一名的骄矜与鼓励
告别了生日的两颗咸鸡蛋
告别了敦厚的孩提伴侣
告别了没有电灯的农舍
告别了没有汽车的山野
……
……
我们提着剥脱了土漆的木箱
我们穿着洗得变了色的青布蓝布衣裳
我们背着打了补丁的黄色书包
我们肩着秋霜染红的桉树小叶
从东
从南
从西
从北
从各个不同的方向
兴兴冲冲
慑慑缩缩
畏畏怯怯
来到了城市
来到了如苞米地般
密密麻麻
林立着楼房的陌生而又新鲜的城市
似乎
这里的每一粒细纱
每一升空气
每一块砖瓦
每一片云彩
每一颗卵石
每一根如鞭笋般的钢筋
都记载着
并且充分证明城市与乡村
明显而又特殊的差距
宽宽的公路要占多少地
在家里
爸爸妈妈定会将它辟来做一隅菜畦
艳艳的服装多么怪异
在家里
爷爷奶奶定会说那样穿戴伤风败俗
熙来攘往的人流
在家里
哥哥姐姐准会说空气闷人、十分拥挤
流水线上壮观的车辆
在家里
弟弟妹妹准会把它们搓成泥团
在瓦片上摆得规规矩矩
……
从乡村
到
城市
我们乘班车只消半个时辰
而我们的父辈
却走了整个整个的世纪
啊啊,我们来了
我们来了
带着泥土的气息
带着青草的气息
带着天真和幼稚
带着
不可告知的秘密
啊啊,我们来了!我们来了
许许多多的农村孩子都来到这里
湮没进了
这人的海洋
这人的闹市
二、梦
我们的梦
我们祖先的梦
我们左邻右舍的梦
我们千姿百态的梦
我们惶恐
而又彻夜
渴盼的梦
我们的凄迷茫然的梦
我们的含着汗味的梦
我们的各种梦
被热热闹闹地
被恋恋不舍地
被生拉硬扯地
一方方切割
一方方切割
跌跌撞撞地
灌进十四平方米的
带着石灰味的寝室
从十二张床的被子里
匀匀地、沉沉地
衍射出来、播放出来
犹如
跑十里二十里山路
看电影所看到的
景致
梦
多像抽旱烟的大伯
留给我们难忘的
带着辛辣味的
白白胖胖的烟圈
萦绕
叠合
飘散
多像一个个熟悉的面影
熟悉的乡亲
印在我们的眼前
慢慢地
说梦话了
梦和梦会晤了
梦和梦交谈了
梦和梦
拥抱着
流泪
哭泣……
初中毕业
就十万火急地报考中专
呵,是什么促使我们选择
违背自己的心愿
呵,当口试时
主考老师像这样询问
我们
只含含糊糊幼幼稚稚地说
为了四化
为了家乡
为了孩子
为了明天
呵,梦
在交谈
有时又带着重重的抱怨
为什么
只有城里人聪明
只有城里人清闲
为什么
我们乡村的孩子
只能念上初中
就急于寻找那只旱涝保收的
铁饭碗
为什么
我们不能继续读书
继续到高中
到大学
到研究生
到专家博士
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
不眠的夜
闭着双眼
静静地
陷入了沉思
激起了思念
呵,叠置着的是梦
游离着的是梦
心与心相互吐露真情
没有隐私
没有权欲
没有贪婪
没有讹诈
呵呵,
梦在鼓噪
蟋蟀在奏乐
切切、切切
惑惑、惑惑
夜很深很深了
为什么那一弯月儿
还不在我们楼上的窗口歇脚
呵,那梦
可是一颗圆圆的月亮
(确切地说是一枚十五瓦的白炽灯泡)
挂在我们的眉梢
三、我们根本不爱
你知道,我们的逗留多么短暂——
一旦离去,也许再也不能回来。
——引自奥马尔.哈亚姆《柔巴依集》第3首
啊,我们根本不爱
不爱这一切
方块的
单调的
空乏的
枯燥的
生活
但是,
为什么要来这里
为什么又要引起
那么多人的抗争
那么多人的角逐
那么多人的追求
那么多人的焦虑
啊,当我们来到这里
来到这
和我们一样并不富有的学校
和我们一样傻气古板的学校
和我们一样闲得无聊的学校
我们悔恨
我们并不成熟的
痛心然而果断的
抉择
啊啊,当我们漫步在没有林荫道的校园
我们反反复复地
思考着、忧愁着
踏着鹅卵石和二炭灰
铺就的坎坷
小径
啊啊,我们苦恼
苦恼得连吃酱爆肉都毫无味道
啊啊,我们腻烦了
厌倦了
懒惰了
昏睡了
我们
想到自己在家乡
还是一位位多么出众的秀才
而我们的那些同学
他们却有考取大学继续深造的资格
(按照规定
凡师范或其他专科学生
必须在工作两年后才能推荐报考大学)
而为什么
读了大学的却可以直接有考研究生的规矩
校长尽了他一切的力量宣传和稳定我们的思想
可我们
哪有心思去听他关于教师光荣
教育重要
的长篇累牍的演讲
我们消瘦了
我们犯病了
我们想起了粗俗而又迷人的农村生活
春天来了
背一只青蔑背筐
攥一把弯弯的镰刀
在田野的花海里、翠绿中
戏耍。劳动。歌唱
呵,或者
在雨天光着脚丫
乐哈哈地跑
乐哈哈地笑……
我们多么向往那种时代
多么向往它的无拘无束
无忧无虑
但是,你呵,我们的班主任
是你,
说我们是山沟沟里跑来的孩子
说我们满身沾满山里人的粗野
说我们是山坡上放羊割草的
说我们愚笨而且胸无大志
呵,是你!是你
更加刺伤了我们的自尊
更加刺伤了我们本已有许多酸辛的泪腺
我们爱你
知道你心眼并不坏
知道你确有高深的学问、渊博的知识
你爱我们
为了我们
斑白了青油油的头发
我们每个学生
都占有你皱纹的整整一页
我们爱你
是因为那时的你十分年轻
似乎真带着青年人的朝气
但是,呵
我们更多的却是恨你
恨你的专横
恨你的马脸
恨你的如雷霆的吼声
恨你的不懂我们的心理
虽然,我们知道
你在捉摸
你在探索
但毕竟
我们是你的牺牲品
我们失去的也算太多太多
呵呵,我们根本不爱这里的生活
我们不爱背书
我们不爱听课
我们不爱做笔记
我们不爱做作文
我们不爱开冗长而毫无结果的会议
我们不爱参加一切没有意义的劳动
……
啊啊,
我们常常把自己比喻成樊笼之鸟
我们要
高高地飞翔
高高地飞翔
校园的上空时时响起鸽哨
那是从邻家工厂的宿舍里飞出来的
啊,带着我们吧
或者,求你们做我们思乡的信鸽
啊啊,
我们根本不爱
根本不爱
这让我们慢性自杀的
无追无求的生活
四、我们走自己的路
面对这样单调的色盒
我们
选择属于自己的道路
我们开始打扮了
决心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
我们的卷发
港衫
蛤蟆镜
喇叭裤
我们开始染上了
吸烟
酗酒
打架
报复
呵,我们多像一个个幽魂
被一根根无形的绳子
死死地
缚住
但仍到处游逛
播弄是非
目中无物
我们学会了残忍
我们学会了骗人
我们学会了游戏
我们学会了虚荣
正如你说
我们学会了、我们具备了
八十年代青年人的愚昧、自私和残忍的性格
啊啊,我们的空虚的灵魂空虚的头脑
何时才能变得充实变得成熟
啊啊,用什么来驱赶尽没有经历过战争
没有经历过动乱
的我们这一代人的寂寞
音乐?
美术?
体操?
文学?……
我们开始听音乐了
听录音
听唱片
听一切让人沉醉让人震颤的乐曲
就在这时
我们学会了摇摆
哪怕乱摆乱扭
我们学会了迪斯科
我们学会了交际舞
学会了用鼻音演奏《拉兹之歌》
学会了用脸盆
用磁碗
做打击乐器
唱起了《水仙花》和流着泪的
《幸福不是毛毛雨》
呵,就在这时
我们开始练习素描了
我们开始静物写生了
我们开始学习勾勒了
我们开始学习工笔了
我们开始学习油画了
我们开始学习雕塑了
……
……
啊啊,唯有这些
你才认为是我们的出路
但我们读雨果时
我们读普希金时
我们读曹禹时
我们读蒲松龄时
我们读《星星》《诗刊》《散文》《小说月报》时
你,否认我们了
说我们空读了那么多文章
白白浪费了那样多的时光
我们痛心了
你说我们好高骛远
你说我们写诗为了得稿费
你说像我们这样的人到处都是
你说得稿费当作家不是随便能从垃圾堆里拣到
你说我们的诗
为什么不打标点
为什么要这样混乱地排列
我们深深恨你
就如毕业时你含着泪水所作的解释
你说你不懂心理
也不懂文学
于是,
耽误了我们的学习
我们呢?原谅你么
不,不能,不能
要知道我们失去的是时间
失去的是希望
失去的是一滴滴的血
一块块的肉
也许,就因为浪费了这几年
我们才不能成为祖国真正有用的人才
也许,就因为浪费了这几年
我们才耗去了本该富有的聪明、智慧
啊啊,原谅么
不原谅又将奈何
望着莽莽苍天
我们只长歌当哭
悲歌当哭
怨没有机遇
恨没有本事
啊啊,我们各自在选择着一条
欢快的
健康的
漂亮的
忧郁的
崎岖的
褴褛的
道路
呵呵,叹生不逢时么
不,不!不是!
那又是什么
呵,只为了
你太不了解我们也有寂寞
你太不深谙我们也有痛楚
我们在选择着自己的路
虽然,
命运最终注定我们是
乡村的
小学教师
但是
我们深深地爱我们的职业
我们要用热血和辛勤撰写
一首首优美的
酣畅的情诗
五、我们害着浓浓的相思
我们的相思比9.8克/厘米³的浓硫酸
还要浓、还要稠
还要稠、还要浓
啊,我们害着浓浓的相思
繁重的学习任务
压在我们的肩头
只有夜深了
偶尔听到窗外的蛙鼓咚咚
才知道
这该是稻谷成熟的时候
啊,我们曾多么感谢
那只青蛙
并且,我们想象它定是一只蟾蜍
它为何要来到我们的校园
它为何不去寻找它的伴侣
想到这些
再看看从铁条的窗上漏出的几丝月光
正痴情地照在我们的窗前
啊,还是故乡月好
在故乡
在这个时刻
我们或许打着火把罩黄鳝
我们或许追着一只闪闪亮亮的流萤
我们或许在谷场柴垛间藏猫捉迷
……
睡不着。总睡不着
寒冷的冬天
一钻进被窝便梦见妈妈了
便梦见门前的几棵青青洋槐了
便梦见长大了的白色的狗子
便梦见它在用舌头温柔地舔着我的脚、我的手
……
我们出来了
在夏天闷热里我们走出了寝室
往往深夜不归
呵,这时
你总是提心吊胆地问我们
干啥去了
干啥去了
啊啊
你是没有尝过我们这些八十年代师范生的苦么
我们这样夜深还不归寝
是想到旷野去看看、去走走
你不是要我们注意观察么
我们要去看一看夜色是多么的浓重
我们要去听一听乡音是多么的浓厚
我们要去吻一吻湿漉漉的露珠
我们要去摸一摸柔而又柔的鹅黄的嫩草
啊,为了这些
我们才出去,我们才认认真真地出去呀
用我们的肺呼吸进
月光的流逝
岁月的消隐
六、我们的天国
盼着盼着
如思念久别欲归的故乡
我们盼着
我们自由自在的天国
呵,你知道么,我们的班主任
这难道是哥们义气
这难道真是三人一伙五人一群的小集体
这难道不隐含着苦苦的相思
又怎能说是完全无组织无纪律的
典型的
家乡主义
星期六到了!星期六到了
我们想象
它一定比断臂的维纳斯还要美丽
还要富于魅力
我们拥抱它
向着它欢快地跳起了独脚舞
我们多么快乐
真想向着它欢呼:
万岁!自由!
自由!万岁!
啊啊
多么美好的星期六
此时,我们早已无心再听一分钟的课
心
早已飞向遥远的地方
四周到处是一片晚霞素裹的金黄
一路打着、跳着
就像一群泼野、撒刁的孩子
啊啊,我们多么幸福,我们多么幸福
看着那些紫得发乌的晶亮的葡萄
嘴馋了
分泌着难以说出味道的酸溜溜的唾液
呵,这时
爸爸是从地里回来了
扛一把锄头戴一顶麦秸的草帽
妈妈是从地里回来了
拾一把柴禾背一个青篾的背筐
姐姐是回来了
担一挑又大又重的粪桶
哥哥是回来了
赶着一头刚刚犁过田的水牛
啊啊,都回来了,都回来了
外婆牵着小妹
小狗儿在他们身前身后边跑边嗅
啊啊,上灯了
晚炊已摆在桌上
还是稀饭
还是咸菜
还是爸爸那一杯白酒
还是哥姐问我的学习
还是外婆叨唠着我长高长大了
还是妈妈担心着我的消瘦
可如今,又是星期六了
又是了,又是了……
我们想着,我们想着
泪水悄悄地又凝固成一个小小的荒洲
家里寄钱来了。整整的十元
我们是多么的高兴
算计着几个要好的同乡
每一个星期六都少不了的烧酒
啊啊,我们何尝不知这钱来的不易
就像你所说
是爸爸卖的汗水
是妈妈抠的鸡屁股
是兄弟姐妹刨的猪菜
啊啊,我们何尝不知用这些钱买几本《高等数学》
买一套《实用电器修理装配》
但是,我们没有买这些,只一股脑儿地买
《再别康桥》《雨巷》《春鸟》《月之故乡》
买苏轼买辛弃疾买柳永买流着清泪的李贺
也买白居易也买杜甫也买李白也买怒发冲冠的岳飞
七、当这个时候
我们知道要放假了
同时我们也知道
过几天该真的回家了
啊啊,这个时候
我们哪还有心思学习
你也知道
我们的心中早已升起了一片风帆
啊啊,当这个时候
我们就像一群长了翅膀的小神
终于获得了宙斯的释放
“回家去!回家去!
回家去!回家去!”
我们的心是多么的兴奋
“心中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我们已踏上了那条满是黄土的故乡小路了
寒冷么?瞌睡么?疲倦么?消沉么
哈哈,哪儿去找半点影子
我们只知道
就要飞了,就要飞了
像一只复活的鸽子
就要
在家乡的屋檐下快意地栖息
我们多么快乐
哪里去寻什么萎靡颓唐、荒诞无稽
哪里去寻什么无精打采、没有生机
啊啊
看看我们吧
你祝旅途平安时我们多么自豪
我们的青春复活了
而且
总有一颗亮亮晶晶的东西在闪耀
泪水?
雨点?
村庄?
小桥?……
啊啊,当这个时候
我们奇迹般地
又长出一颗燃烧着爱的童心了
八、送别
“别送了!别送了!
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兄长”
我们的心在剧痛
似乎深知
永恒的诀别将是多么不幸
啊,是么?是么?
别送了!别送了!
你送反倒使我们愈加凄迷彷徨
你送我们是想送红葡萄酒一样美丽的祝愿么
还是送我们像送缠你闹你搅你扰你的瘟神
还是送我们是为了送一送憋得发慌的怨气
啊,真是么?真是么
那么,送吧送吧,把我们快快地撵走
最好让我们去参加待业的行列
去参加个体户的行列
去参加高考落榜自修的行列
去参加电视屏幕前听课作业的行列
并且,我们还请求你
向家乡的人民指出使用我们的建议
向新岗位的同志提出帮助我们的方法
啊,不是么?不是么
你攀着我们的手热流涌在我们的全身
“紧紧握住你的手,好同志
祝你成功!”
我们听得出这声音饱含着你的期望和谅解
你三年来凝聚的心血
啊,回去吧!回去吧
要不我们真不愿再挪一挪步子
这时,我们才真正变得
恋恋不舍
我们有过痛苦也有过欢乐的
师范的校园
回去吧,回去吧
如果我们真的走不动了
真的看不见了目标
我们倒真又会回来的
真又会回到熟悉、了解我们的
老师的身边
1984年于广安石桥 初级中学
(恍惚之间,四十年光阴就已消逝。时光如水,无声无息地在人世间静流。遥想1984年师范毕业一年后的旧作,心生感慨。如今,曾经教过我们的老师,也大都步入60、70、80,甚至90后,我们这些当年的学生,如今都接近退休或已经退休。同学们约定四十年一聚,也为87岁的班主任老师庆生。由是想到过去的日子,过去的,曾经流在血脉之中的青涩、新鲜而又略含酸楚、悲壮的故事。想到我们这一代,甚至我们老师的那一代,一代一代,为了昨天的未来的今天的到来,所做出的奉献、努力、求索与梦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