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成都新房成交了8.1万套,套均面积达到了131平,其中中心城区成交了6.4万套,套均面积大概是136平。
与此同时,二手房成交了11.9万套,套均95平,与新房相反,中心城区的套均面积反而低于郊区。
新房二手房合计超过20万套(去年一整年合计近30万套),放眼全国也是非常抢眼的数据,但这种数据并未引来敲打,充分说明成都楼市其实是比较健康的状态——并非炒房的进退,而是内生的需求。
这种内生的需求,是此前多年成都人口虹吸后的结果,不论是首次置业还是二次置换,都迎来了一个爆发的节点。
再加上解封后的一些积压预期,高成交量带来的高购买力储蓄,金融政策向好,本地楼市政策稳健,因此整个资金盘都流动了起来。
为什么说有隐忧呢?
主要还是新房二手房的分化,市场情绪的走低,供需的失衡。
大家可以看到,中心城区新房套均136平,二手房只有93平,差距40多平,总价差可以达到200万。
二手房越跌越不敢买,新房越涨越在买,其实能充分反映市场的分化非常明显,资产是上行的,大量刚需二手房正在遭遇抛售,而改善新房正在被不断售罄,大量边缘非核心地带的二手房有价无市,而核心区强配套的却一房难求。
顺势而为,这也是很多家庭的资产升级之路。
当前贝壳成都二手房挂牌已经突破20万套,还越来越多,而日成交量却逐渐走低,日均跌破千套,你来我往之间,造成了供需失衡。
这种状态是亚健康的,长此以往会反噬整个成都楼市,如何疏通这个堰塞湖,我个人很期待民间酝酿已久,但依然没有声响的政策补丁。
二手房的状态,已经不是“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那么简单,很多购房者心态是很淳朴的“买涨不买跌”。
二手房卖不出,已经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市场情绪的问题。
此时的问题在于,二手房行情下行,对购房者是否是抄底捡漏的好机会?如果是,为什么大家看房情绪依然很低迷?(谁来回答下?)
今年二手房逃顶的最佳时机是三四月份,如果不是急于置换,套现的话,接下来半年时间,房东们应该在心态和成交周期上做好自我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