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又践行了——新差错1(四下《“诺曼底号”遇难记》)    
 说明     新差错,指本学期才发现而非之前没有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教材     2022学年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109页起(全文较长,先说梗概,再列出从第37到结尾的第45自然段):  
       1—5自然段:“诺曼底号”夜航。     6—9自然段:“诺曼底号”遇险。     10—40自然段:哈尔威船长指挥人们自救。     41—45自然段:哈尔威船长与“诺曼底号”一起葬身大海。 .       37.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38.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39.“快干!”船长又叫道。     40.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41.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42.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43.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44.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45.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浅析     “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之说似是缺乏依据。    
     只看“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就会以为这之前哈尔威船长是有一次面对死亡的英雄壮举的。但通读整篇课文,怎么也读不出哈尔威船长有第一次的如斯举动——当然课文也没有任何补充说明或间接述说他的“有”。     既然没有,何来的“又”。     “又”,“表示某种动作或情况重复或继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1601页)。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可把“又”字删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