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小朋友下水第一天学习游泳30分钟,次日就生病。
近日,有网民在麻辣社区“群众呼声”反映,四川体适能游泳健身连锁(温江店)水质差,且多位家长的小孩游泳后,都出现了不适的症状。
暑期高温,各地游泳场所客流量明显增多,游泳馆卫生问题也屡遭曝光。
今年7月,广东佛山一男子在几次游泳后,出现“红眼”现象,去医院被诊断为急性结膜炎。
6月,安徽合肥一女子发视频吐槽男子满背疙瘩,还进泳池,泳池卫生令人堪忧。
(图片来源于微博)
公共泳池有多脏,平均每人贡献出0.14克的粪便!
看似清澈见底的泳池,其实藏污纳垢。
除了一些露天泳池里,灰尘、飞虫、雨水、落叶等自然污染物,更为常见的是一些人为污染物,如防晒霜、化妆品、皮肤油脂、汗液等,更恶心还有尿液、甚至粪便。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平均每个去玩水的人都会贡献出0.14克的粪便。
这些污染物如果清洁不及时,消毒不彻底,极容易引起一些疾病,如妇科疾病、皮肤病、中耳炎、红眼病等。
特别是尿液,它还容易和消毒水发生反应,形成对健康有害的物质——三氯氨,从而可能导致眼睛、上呼吸道等部位发生感染。
此外,泳池作为公共空间,一些传染性强的疾病也很容易在群体间传开。去年7月,四川什邡、乐山就接连爆出,泳池关联的腺病毒感染事件,百名儿童出现高烧等症状。
泳池卫生问题难解决,有何原因?
一般来说,想要从根源上保持泳池的水质优良,最有效的做法是换水。但碍于高额的换水成本,现实中一些游泳馆全部换水的概率较低。甚至一些游泳馆一两个月不进行全换水的现象也很常见。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要全换水,从换水、蓄水、加热到撒药、净化等整个流程下来,时间要三四天,而且换水当天泳池一般不能使用,这些都是成本。”
此外,水质检测是监管泳池卫生问题最常用的方式。按照我国相关规定,游泳场所水质检测有三种方式:一是经营者自主定期定时自检;二是经营者每年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送检;三是国家卫健委每年下达任务进行抽检。
自检可以说全依仗经营者自觉,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自检结果可以忽略不计。送检看起来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但其实水分很大,有相关人士举例表示,“比如接一瓶水样,倒掉半瓶,再加半瓶清水,再加药,一些检测成了走过场。” 由国家进行抽检是最具权威性的检测方式,但抽样检测注定无法“面面俱到”,难免有漏网之鱼。
进一步说,就算泳池卫生工作做的再足,水质检测再合规,也遭不住一些邋遢鬼的祸害,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也就是这个意思了。特别是夏季炎热,人流量多,水质恶化就更加迅速了。
如何甄别,“避雷”脏泳池
1、用眼睛看,如果水质优秀,用白瓷砖铺设的泳池池水将呈现明亮的浅蓝色,用浅蓝色瓷砖铺设的泳池池水则会呈现深蓝色;如果池水发白,且略带浑浊,不能清澈见底,则可能是细菌超标。
2、用鼻子闻,如果贴近水面能闻到淡淡的氯气味道,水质是合格的;如果味道过浓甚至呛人,则可能是消毒剂超标,会对呼吸道及皮肤造成伤害。
3. 挑选正规场地,看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核对各项检测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余氯浓度0.3~1.0mg/L,pH7.0~7.8,池水温度22~26℃)。
(数据来源:人工游泳池水质指标卫生要求)
4、在不能完全精准“避雷”的情况下,则需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带好个人专用的泳帽、泳镜、毛巾、浴巾等;每次游玩前后,用清水淋浴全身,外耳道进水时需及时用棉棒吸干;如遇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文/鱼鱼鱼鱼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