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的同志们,你们要劳逸结合,创造一种非常和谐的、发散思维的氛围。”当西南油气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何骁笑着说出这句话后,在座所有人都爆发出热烈的回应,爽朗的笑声充满了整个会议室。
8月16日下午2点40分,西南油气田公司2023年年中干部会议进入分组讨论阶段,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何骁走进了第五讨论组的会议室。
这间会议室里,云集了公司“探、建、产、院、所”的主要领导和专家们,选择参与第五组的讨论,何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用他的话说,“非常重视,很感兴趣,也有很多希望”。
正如何骁上午所做的《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为实现高质量上产500亿而接续奋斗》主题讲话中所说,现阶段公司存在“两大突出矛盾”:一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清洁高效能源的需求与公司天然气上产、新能源发展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二是公司高质量发展与自身科技供给不足、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
如何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解决部分领域“卡脖子”问题,成为能否高质量上产500亿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个小组或许有何骁想知道的答案。他,想听听大家的真实想法。
讨论会一开始却有点沉闷。“主题讲话指明了工作路径,但形势非常严峻”“形势喜人、形势更逼人”“感觉压力无比巨大”……果然,大家在表露信心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勘探、上产、科研成果转化、校企合作等方面遇到的各种困难。
“高端人才欠缺,需要攻克瓶颈技术人才偏少,科研创新速度和效果不能满足快速上产的需要,规模不匹配。”公司副总经理佘朝毅再次提到了人才和创新问题。
何骁听得很仔细、面色平静,不时做着笔记。
“今天上午的三个报告环环相扣。”当众人发言完毕后,何骁放下手中的笔,抬头说,《四川盆地矿权流转区勘探开发工作情况报告》,是倒逼我们自己去学习,学习对手成本控制、管理、思路等等;《西南油气田公司企业发展能力对标分析报告》,是对标自己和对手的优劣势,知己知彼;《西南油气田公司上产500亿实施路径报告》,从方案和责任单位上进行了落实,进一步坚定上产500亿的信心。
“上产500亿,没有退路!怎么做?”何骁话锋一转,斩钉截铁地说出了三个字:转观念。
第一,长期以来,都说川渝地质结构复杂、钻井周期长、成本高,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要转变;
第二,建产节奏按部就班、节奏太慢,要转变,要想措施、想办法,加快推进;
第三,转变思维,当好甲方,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甲方还被乙方牵着鼻子走,证明你的战术战略就不对”。
“三个转变”讲完,分组讨论的时间已接近结束,但明显众人的情绪已经被点了起来。“何书记继续讲,我们还想听。”大家意犹未尽。
何骁点点头,又提出了“稳、新、精、融”四点要求。
“稳”,是战略要稳、政策要稳、人心要稳、上产节奏要稳、安全态势要稳;
“新”,要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营造一种和谐的创新氛围,劳逸结合;
“精”,是加强质量管理、精细化管理;
“融”,是融合宣传等手段,真正把“开发一方气田,带动一方百姓”意义宣传出去。
“别急,下来我还有很多话要和大家私聊。”何骁讲完这句话,大家都乐了,之前一直环绕在会议室上空的沉闷氛围终于一扫而光,大家热烈地攀谈起来,快步下楼,前往会议室进行本次年中干部会议下一步议程。
“摸摸你脚下的舞台,感受一下它的地气,就不紧张了。”这是电影《热烈》里的一句台词。
你相信梦想,梦想就会相信你。
从今天开始,拥有全国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完整的天然气工业体系的巴蜀大地,将成为2万多名西南油气田人高质量上产500亿的“舞台”。六十多年来,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期间特别强调,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四川经济发展新动能。
四川能源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重要节点和源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给的重要力量。
接下来,西南油气田公司全体员工将加大深层页岩气、高含硫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力度,落实四川“气大庆”建设目标,让高质量上产500亿的梦想之花“热烈”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