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锂价一度冲破60万大关,上游矿商赚得盆满钵满的2022年,行业亲历了“造电池还不如去卖矿”的魔幻现实,就连宁德时代也沦为了矿主们的“打工仔”。
这场属于碳酸锂的“超级周期”,本质上虽然是因供需错配,促成了碳酸锂价格大涨,但海外锂精矿的数次高价竞拍、炒作式涨价,无疑加剧了电池和车企的成本压力。就连有着相对较强议价能力的宁德时代,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都因此出现了负增长。
但在经历多轮的扩产潮后,国产动力电池已陷入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的瓶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锂价就从爆发式的急涨转为了骤跌。自年初以来,碳酸锂价格开始回落,截至8月24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为22.0万元/吨,较上月同期的28.5万元/吨环比下降22.8%,较2022年11月的高点59.10万元/吨更是跌去62.7%。
可是故事总有意外,就在行业绝大多数人以为,新的供需关系将以另一种不平衡的方式,宣告拥“锂”行天下的故事结束时,去年4月宁德时代高价拿下宜春一处锂矿勘探权后,近期四川两桩“天价锂矿案”再度引起业内的关注。
显然,围绕锂矿的争夺,没能成为过去。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惑,在锂价下行周期,为什么会出现再次抢矿的现象?高价囤矿,还是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是否会再次拉升成本,让下游买单?
千倍溢价,锂矿抢疯了?
8月13日凌晨,历时三天三夜的四川省马尔康市加达锂矿勘探权的拍卖结果,尘埃落定。
11307次的竞价,多家上市公司持续加码,这场竞拍角逐得异常激烈。最终,内蒙古大中矿业旗下子公司大中新能源以42.06亿的价格,拍得加达锂矿勘查矿权,成为了这场抢锂大战的赢家。
最令人咋舌的是,该竞拍项目的起始价仅为319万元,落槌后最终竟溢价了1317倍。
无独有偶,在距离加达锂矿只有150公里的四川金川县李家沟北锂矿,经过3412次的报价,该项目的勘查矿权在8月11日,被四川能投资本以10.1亿元的最高报价斩获。最后成交价较57万元的起拍价番了1771倍。
目前国内锂盐市场仍处于跌势,未来锂矿的供应趋势业内普遍认为会供过于求,此次四川两处锂矿以如此惊人的价格成交,竞争异常激烈,令人多少有些诧异。
尽管去年很多车企为了确保供应稳定,纷纷开始大量囤货。但今年以来,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加之部分车企仍在消化之前采购的电池库存,在订单方面有所削减,甚至退掉了之前“超订”的订单,导致了供给过剩的进一步加剧。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3年1月到7月,国内动力电池的累计产量和装车量分别为354.6GWh和184.4GWh,即便刨除67.1GWh的出口订单,依旧积压了103.1GWh的产量。
另据华泰证券研报测算,2023-2025年,全球锂资源过剩量预计将分别为7万吨、25万吨和31万吨,占各年需求量的7%、17%和16%。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也指出,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可能达到3000GWh,但出货量仅为1200GWh,产能将明显过剩。
不容忽视的是,当前锂金属已经被中日美欧澳相继列为战略性资源。“从资源的角度来说,锂永远是有价值的。”赛德美总经理赵勇告诉虎嗅,中国是全球锂资源消耗量最大的国家,80%的锂资源依赖进口。对于保障国内锂资源需求而言,国际市场存在着诸多不稳定性。
全球锂资源集中分布于南美、澳洲。而这些矿产资源富饶的国家,正有意关闭自由市场的大门,目的就是通过垄断来抬高锂价,掌握锂资源的绝对控制权。随着境外矿业投资风险提高,且国内市场中计划出让的锂矿矿业权较少,优质锂矿资源早已被头部企业抢占,导致国内本来就不遑多让的锂矿资源普遍竞争激烈,且锂市场的长期增长趋势仍然存在。
我国新能源车企,去年就曾因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普遍陷入盈利困局。市场一度认为电池厂商趁机攫取了大部分利润,甚至直言“主机厂都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但实际上,“无论是正极材料厂商,抑或是电池企业,都更像是搬运工的角色,真正的利润其实是被矿商牢牢占据。”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宁波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院长夏永高告诉虎嗅。
一位下游行业人士表示,“抢矿”一方面是企业被说涨就涨的锂价给“整怕了”,抢矿锁矿成为了增强安全感的行为;另一方面,“有矿在身”就等于具备了话语权和溢价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像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巨头,也要亲自下场,收购或入股锂矿企业的原因。”
去年4月,宁德时代以8.65亿元拿下了宜春一处锂矿勘探权。据天眼查数据,今年7月11日,宁德时代间接全资持股的马尔康时代矿业有限公司在马尔康成立,注册资本高达3亿元。有市场观点认为,这家公司或许是加达锂矿勘查权的竞拍者之一。
“企业抢矿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降本。现在国内如果是100%自有矿,每吨成本只有7万至8万元,和要依赖的进口矿相比,优势还是很明显的。”鑫椤锂电研究员钱艺表示。
经过几轮地质大调查,我目前已发现大量锂矿资源。目前已经探明的锂资源储量约为150万吨,占比并不高,且分布范围散。上述行业人士指出,在硬岩型锂矿方面,四川锂辉石矿和江西锂云母矿的开发潜力巨大,这对于保障国内锂资源安全稳定供应将发挥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