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教育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 关于“请李仲彬爷爷给南江县仁河乡龙凤村的孩子一所学校”一贴的回复 尹存建等同志: “请李仲彬爷爷给南江县仁河乡龙凤村的孩子一所学校”一帖在网上发表后,我局立即派专人深入该村调研,2010年6月27日又派出调查组深入该村进行复查。现就相关情况回复于后: 一、仁和乡龙凤村基本情况 仁和乡龙凤村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0.8亩,林地8000亩,村跨距最长10公里,地形三山三河,中心点在木竹山,通村公路与巴州区凌云乡南阳社区相连,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129元。 2个村民小组64户,234人。整家在外务工的16户,常年在外务工66 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 7 人;高中文化程度的 17 人;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210人。 该村距离最近的学校:距离南江县仁和乡石峰村小7公里;距离巴州区南阳小学12公里;距离南江县仁和乡中心小学15公里。 校校现有校舍共 120 平方米,教室 2 间,寝室1间,建于 1972年,土木结构,2008年鉴定为D级危房,停止使用。 二、龙凤村适龄儿童情况 根据县计生委2000年1月至2009年10月31日出生人口个案信息统计,1-8岁儿童共19人。目前仍在该村居住的孩子仅8人,其余儿童或跟随父母务工外出,或举家全迁至巴州、下两、南江县城等地,仍居住该村的6—9岁适龄儿童有4名,分别在仁河小学,巴州南阳小学等地读书。 三、学校停办后学生情况 2008年,龙凤村共8名学生,其中两名为幼儿,在此代课10余年的卢老师身体健康原因,仁和小学、龙凤村委征求广大村民意见,决定暂时停办该村校,全部学生转入中心小学就读,实行寄宿制。学校还决定,在中心校就读的龙凤村的学生,享受每生每学期250元的生活补助,并加强学校寄宿制学校建设,要求其任课教师兼任其生活教师,采取“一对一”的模式,使其生活能自理;同时采取“大带小”或家长接送等办法解决其每周到校回家的安全问题。远行至今,学生满意,家长较为放心。 收缩村校利弊皆有,弊在于给学生家长带来不便,学生需要一定时间适应寄宿制生活,中心校管理难度也更大。利在于孩子可能享受较为优质的教育,一定程度上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更好基础,教育资源的利用也更充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根据各地实际,更加广泛地征求意见、科学合理抓好此项工作,确保每一位孩子较高水平地完成义务教育。 感谢您对教育的关注、关心和支持。不尽之处,请多联系。联系电话:0827——8222877 二0一0年七月二十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