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网传媒-首屏新闻成都10月13日讯(记者 许雨珂 摄影报道)10月13日,时值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开幕之际,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成立暨首届非遗影像展映启动仪式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广宇对首届非遗影像展映作了介绍。“此次非遗影像展映按照权威性、专业性和公正性原则,邀请了国内该学科领域的一流学者和一线实践者分别组成初评评委和终评评委。”刘广宇表示,举办这次展映的目的是加强与国内相关学科的交流和对话,提升非遗影像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从根本上给予非遗影像创作、传播和跨文化交流以最坚实的理论、方法和问题引导。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张珂发表讲话,她表示,此次非遗影像展映活动以耳目一新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珍爱非遗,形成了非遗保护工作的新理念,希望能用非遗影像助力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郭朝辉教授在致辞中提到,非遗是一个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四川师范大学一直致力于将四川传统文化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相结合,聚焦“非遗美育”特色和“巴蜀文化”特色,为治蜀兴川战略作出贡献。她还提到,非遗影像研究领域理论丰富,还有较多待挖掘的空间,希望全国各高校能积极参与进来。 活动现场,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胡雁与嘉宾一起按下首届非遗影像展映的启动按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专家委员会召集人赵红川介绍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的成立背景和专家名单,宣布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继加入WTO之后最重要的文化事件。成都举办国际非遗节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不仅让全球看到了中国非遗的文化魅力,也让我国群众体会到了非遗的靓丽光彩。”赵红川说道。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琳为受聘专家代表颁发了聘书。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的专家代表们发言,他们表示,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我国文化发展出现了众多新趋势,我们也提出了更多新目标。如何用影像来推动非遗保护,用不同学科的价值观来丰富非遗理论研究领域,值得学界和业界重点关注。同时,他们还呼吁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们将非遗保护工作当成终身事业来热爱。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对于推动四川省非遗保护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非遗保护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增强了非遗保护工作的协同性,还有助于推动非遗保护的跨学科研究。
此前,45部入围作品名单已经公布,部分入围作品导演、制片人,国内非遗影像专家学者等也前来参加开展仪式。入围影片将于10月13日至15日,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大学和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分设观影论坛进行展映。广西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导演吴向列向记者说到:“非遗影像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影像的留存功能让我们可以在这些影片当中看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并且我作为外地来的人,发现四川的非遗做得特别好,非遗的综合性的活动确实令人震撼的。”
此外,首届“锦华奖”非遗影像展映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将于10月15日下午在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举行,现场将宣布“最佳传播奖”“最佳长片(纪实类、剧情类)奖”等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