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河南延津禁止群众用机械设备收花生”的视频网络热传,引发舆论关注。
网传视频显示,一片农田中,拍摄者与现场工作人员发生了言语争执。拍摄者询问一名现场工作人员,“咋不让收了?”工作人员回复,“有领导检查。”随后,拍摄者又询问另一名现场工作人员,“不让老百姓收花生,难道要下雨收?”工作人员解释道,“谁说不让收?让收,扬尘太大。”
另有多段视频显示,有视频拍摄者拍着在田间停止工作的机械设备,“这么好的天气不让干活,让停着”;还有视频拍摄者说,“环保不让收花生了,让车停了……”另有视频拍摄者拍着多辆停在地里的农用机械、多名坐在地上的农民说,“你不让收花生该咋办,你瞧地里多少车?你动动嘴我们就不能干,也不能收……赶紧让收吧,下雨就糟糕了,农民就亏大了……”
有网友怒斥,“又是河南,上次不让农机下高速也是河南,真是见怪不怪了!”“所以有些地方发展不起来,是有道理的!”“又是领导检查扰民了!形式主义何时休?”还有网友猜测,根据视频可以“推理”出两个结论:一是为了不让领导见到“扬尘太大”,基层的人弄虚作假;二是基层的人生怕让领导“吃扬尘”而不让用机械作业。
10月15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到延津县相关单位,工作人员表示,事发地点位于魏邱乡,是当地花生主产区。因有群众反映花生摘果机导致扬尘较大,影响过往车辆视线,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故该乡安排人员入村引导群众错峰作业,降低扬尘,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由于个别工作人员解释有误,导致群众误解不让使用收割机作业,已进行批评教育,并将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媒体刊发评论指出,“花生最佳收果期就是半个月时间,超过这个时间段再收,就会非常费力。”这才是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那么,在作出所谓的“错峰作业”决定时,有关负责人考虑过群众的生计吗?如果因“停机”而造成村民损失怎么办?这些问题,倘若基层干部在作出决定前予以足够重视,不轻易行使“禁用”之权,那么,还会引起群众反感?
还有一个提醒,就是基层干部如何避免让群众误解?那么,为什么群众会误解?仅仅对解释有误的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就万事大吉了?现实中,确实存在着少数“因领导检查”而让群众“不方便”甚至“不满意”的事。这就涉及干部作风问题了。“领导检查”要不被群众误解,唯有求真务实,不摆花架子,不弄虚作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