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殷商之前,那些部落和王朝是存在政、教合一政权(统治)的,比如三星堆、金沙文化遗址的发掘的“祭祀坑”(器物坑)及器物就是一个证明。
但是,在商周以后的中国历史中(西藏这些地区除外),就再没有像西方国家和阿拉伯国家那样长期存在政、教合一的政权,所以,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就与那些政、教合一的国家或地区(人们)的“信仰度”或崇拜度不同——在政、教合一的政权下,人们的“信仰”更多的是对权力的信仰(至少在最初是这样的)和崇拜,后来才日益积淀为一种信仰文化。
在没有政、教合一的中国历史中,人们的“信仰”更多地体现出“务实”的文化,而权力就能更直接地带来利益,这也许就是中国官本位思想(文化)一直到今天都很浓的原因。在日常的求神拜佛中,人们的许愿往往也是求官、求财和祛病,非常直接、现实。
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忏悔、献身及肃重的仪式感有比较大的区别。当然,在中国的佛教、道教的市俗活动中比如丧葬活动,也是有很规范的仪式,因为人们对未来充满未知的恐惧或希冀,而丧葬的相关仪式活动正好满足着人们的这种“信仰”,这也是直到现在人们都很注重丧葬的仪式感并形成了厚葬的习俗。
中国也存在不少很坚定的佛教徒、道教徒,还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信途,但相比更多功利式的“务实”群体来说,其比例确实是较低的。但是,从更大的范畴来看,这种“务实”——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不是也可以算作某“信仰”式的生活呢?而更大的可能是在人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之后,也会在精神层面去追求更加纯粹的宗教信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