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媒体及网络信息,中国高校,正在迎来“更名潮”。11月20日,国家教育部公示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新名单。根据公开信息,这是今年以来的第三次公示,三个批次共涉及13个省份20所高校,其中16所高校圆了长久以来的“更名梦”。
据《每日经济新闻》梳理综合三次公示信息,属于新设的高校有4所,分别是重庆中医药学院、郑州美术学院、江西飞行学院与安徽公安学院;涉及“学院”更名为“大学”的有16所,占到八成。其中,直接更名的12所,另外4所是在原学院基础上整合其他资源设立大学。
就目前批复进展来看,安徽是最大赢家,一下“升级”了3所高等院校:一个是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安徽公安学院,一个是蚌埠医学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还有一个最为瞩目,合肥学院更名为合肥大学。
浙江也有不错收获,浙江科技学院、嘉兴学院分别更名为浙江科技大学、嘉兴大学。嘉兴这个地级市也由此实现“大学梦”。
有两所学校成功更名的省份还有山东,潍坊医学院更名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滨州学院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
大学改名,并非新鲜事物。曾经有段时间,国内大学一度出现疯狂更名潮——高等专科学校要改名为“学院”,商学院变成“工商大学”,“科技、理工、财经”这类字样最好编进大学名称里,开头能冠上“中国”就绝不用片区、省份或城市名……2020年8月,教育部一纸《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对高校命名进行规范,也由此叫停更名潮。直到今年5月底,批复终于重启。
摘掉“学院”,升格“大学”,两字之差,却是诸多高校追逐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批复暂停这三年,地方高校的更名热情并未褪去,逾50所高校的更名计划进展到“省级通过”或“上报教育部”层面,改名势能依旧强大。
大学为何热衷于改名?有分析称,在我国,学院与大学虽说都是高校,但有着明确的层级之别,不仅办学规模、学科设置存在明显差异,而且教育经费、科研属性都有着实质性的差别,更名会帮助高校在招生机制、政府行政拨款等方面获得更多资源。另有观点认为,高校热衷于更名为“大学”,体现了其对自身各方面水平更高质量的要求。
不过,有专家表示,更名对高校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走上良性发展的路子。“最关键的是避免过于看重更名,从而忽视了高校办学的‘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