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96|评论: 0

[散文随笔] 在草堂邂逅太阳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8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草堂邂逅太阳雨
彭从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小学到现在,杜甫老先生的诗文就如春天的细雨,滋润着内心。
五一小长假,去了杜甫草堂,游乐之余,还邂逅了一场太阳雨,心里美美的。
对于杜老先生的草堂,是我一直想去的一方圣地,这个愿望一等就是二十二年。对此,我总觉得自己有愧于杜老先生。
先生在乱世之中避难来蜀,在心惊胆颤中逃离被叛军占领的帝都长安。拖家带口,一路西行,体累筋疲,前途难料。翻秦岭,过栈道,历悲风,听猿啼,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终于在成都城外浣花溪畔结草屋而居。生活虽不受战乱之苦,但是作为吃惯羊肉泡馍、馒头大葱的河南人,对于四川的米饭辣椒是不是有些水土不服;听惯了京城官话的老杜,对于浣花溪畔的绵软的蜀语,是不是一开始也一脸的茫然。但先生毕竟是诗圣,从来不曾改变传统文人位卑不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
四年里,在风雨飘摇的草屋里虽无战乱所苦,但时有米粟不继。一颗高洁的心,时而感伤而忧国,时而抒情而愤世,用现实主义的笔触,留下了很多不朽诗章。蜀地给诗人以安宁,诗人给四川以诗情,蜀地给诗人以邻里温情,诗人能在黄四娘家的小蹊边为花繁锦簇而流连于戏蝶,听自在娇莺,但不能给消泯诗人的国恨与乡愁。乡愁与国恨下,诗人的心在故乡的明月里,在万里之外的牵挂中总是在发酵。在蜀地四年期间,诗人完成其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240多首诗篇。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等。这是老杜对蜀地厚爱下的无尝报答吧。
从小学着老杜的诗,后来到成都求学,学校离草堂并不远,但是二十多年前的我,只是繁华蓉城里的一名穷学生。
曾很多次路过杜老先生的草堂前,每一次路过,无论是漫步逍遥,还是骑着破自行车疾行,但心里总想走进草堂,用心去感受老杜客居蜀地的栖身之所,走进许多多中国文化人心中的一方圣地。但是每一次经过草堂门前,都面临一个现实:口袋里没有几多铜板。很多时候总是在现实与梦想的无奈中留下寞落的身影。虽然时时错过,但心中的念想却从来未曾失去。很多时候这样安慰自己:待将来立业了,成家了,有孩子了,一家人,进草堂肯定会有特别的心境,更有与此时不同的意义,这个愿望就被搁置起来。时间越长,越觉得它如陈年的酒,随着岁月的延伸而越加醇厚。
在后来的岁月中,总会在有意和不经意中走进老先生那两个黄鹂婉转的鸣叫里;不经意走进老先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惆怅里;不经意走进老先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白日放歌的欢欣里;不经意走进老先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凄苦里。很多时候总觉得老先生站在草堂的阶沿上,用一种深幽的眼神眺望着。他在责怪:有一个四川人,说过很多次要来草堂,但总不兑现诺言,不会是没有路费吧?不会是疲于生活忘了诗和远方吧?不会是时时忙于酒局于牌局吧……为此我总觉得欠着老先生一笔感情账。
今天我终于走进了草堂,在这个人潮汹涌的五月。我曾想:当今的人,很多人都爱山爱水爱网红,爱潮爱古爱穿越,草堂,应该是一个清幽的去处。但是我错了!走进草堂,我才知道不仅仅是我觉得欠着老先生的情债,还有好多是来自川外的人,很多都是年轻人,还有美女穿着汉服呢。有一对来自郑州的父子,父亲是一个中年人,戴着眼镜,很斯文。儿子十三四岁,也戴着眼镜,眉清目秀。他们背着大大的旅行背包,在草堂每一处都看得仔细,听得认真。我想,老杜是河南巩县人,这对郑州的父子是不远千里来寻老乡的?但也不对,因为现在来草堂里的人,年轻人很多,他们不可能都是为寻老杜而叙乡情。我想:老先生看到这么多的年轻的造访者,一定会很高兴。现在的年轻人,虽然爱玩爱寻乐,但是对家与国,对祖宗的东西,总是有一种神圣的热爱情感。这种热爱,无论在唐时的边关冷月或黄沙大漠里,还是在现在的浣花溪水前,都是一脉相承的。他们不是在此怀古思幽,而是在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更多的自信。老先生经历过大唐盛世,所以非常明白国家强盛给子民带来的自信与豪情,更知道国家的苦难对每一个有着良知的国民的内心有着难以承受的疼痛。
与我同行的两个孩子,一个是正在念高一的儿子,一个是正在念初一的侄儿,我问他们:老先生无权无钱且居于乡野茅屋,为何会有那么多的后世之人总是慕名而来,在这草屋里久久不去,在溪水旁、在池溏边流连。两个孩子说:老先生诗写得好,而且诗里都是注满了对国家、人民的深深的爱。是的,杜老先生心灵深处全都是中国文化长期浸润下的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老先生因为有一颗为国为民的高洁灵魂,所以才会在在夜雨的浇淋下,在风疾、夜黑、雨下如注、衾冷、儿啼之中能不怨苍天命运不公,不怨神灵无助。而念天下寒士能有温饱,能在风雨之中安如山,唯此,自己在风雨中冻死也是含笑而去。这样的胸怀,这样的灵魂,这样的格局,几人能够。故而来此的人不是源于名利的引诱,而是出自内心的一种召唤。
当我们正在杜诗书法木刻长廊品味老先生的诗情诗景,以及古今名人大家如:长瑞图、徐渭、章炳麟、郭沫若……的手迹时,天空却下起了雨。夏天的雨说来就来,而且果敢有力,不多时就将花草洗得很干净,且如淋上一层亮丽的油脂。此时的草堂内,木绿草清,没喧哗,人虽多而无噪杂,仿佛人人都知道在此圣地,唯有一颗虔诚的心,静静地品味古圣先贤用苦难、智慧、良知、才情烹饪而成的精神大餐。此时此地不能大声喧哗,否则就是对先贤的不恭。这雨来得及时,我不自然想到老先生的美丽诗句“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最美的是,一阵雨过,太阳却从云隙中出来了,阳光下这世界很亮丽,空气更清新。
雨还在下,雨中的世界更有诗意,我想,不仅仅是我才觉得这场雨很美吧?我对儿子说:今天,没想到我们第一次来草堂,竟然邂逅了一场太阳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