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开始直播带货了,我必须要站出来说几句
律侠普法
[color=var(--weui-FG-HALF)]
新华社直播带货的消息传来,我还是有点惊讶的,全民带货已经成为未来潮流,本来不该有什么异常,如果仔细琢磨起来,却也不是那回事情。
第一、从合法性上分析。
直播带货的本质就是经商,作为销售方式是带动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肯定这种经营方式是未来的趋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华社属于官媒,是财政供养单位,表面上是媒体,实际上是权力色彩非常明显的官方控制下的特殊组织,最为直接的证明是各部门的领导都是有行政级别的。
那么作为这样一个单位,是否有经商的许可,还是值得去思考的。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法无禁止即自由;对于公权力来说,法无授权即禁止,新华社肯定不是普通的民营组织,绝对不能等同于普通百姓,我认为还是属于公权力单位,是不可以从事经营活动的,直播带货不合法。
第二、从合理性来分析。
官媒直播带货的目的就是获利,在全民带货的今天,新华社直播带货的本质就是与民争利。
孔子的老婆织草鞋卖,孔子说不好。在平常人看来,能卖几个钱补贴家用,这是好事啊。但是孔子当时是官员,他老婆卖草鞋,自然会有人来架势,大家都来买她的草鞋,别人的草鞋就没法卖了,这就是最初的关于与民争利的思想。
新华社作为有影响力的单位,占有先天的权力资源优势,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达到谋利的目的,这是典型的假公济私。
说到底这是权力的优先性与市场平等性的矛盾,新华社直播带货就是在主动挑起激化这个矛盾,这是说不过去的。
第三、从合情上进行分析。
直播带货的优势就是利用粉丝的信任,把手里的货物顺利的推销出去,与其说是销售产品,不如说是推销自身的影响力。
我作为资深直播可以负责人的说,很多网络平台销售的货物是质量低劣定价特高的,如果在市场上自由销售是很难卖出去的,直播带货的利润来源在于退货率,有的人即使买了假货也选择忍受,利润就产生了。
我直播带货主要是推销各种优秀的经典书籍,但是在直播间从来不希望粉丝购买带货产品,这是良心使然。
前晚在直播间讲解《南渡北归》这本书,按照平台规则我必须要上架图书,我拿着图书,一边讲述历史,一边告诉读者这本书卖价158元实在太离谱,示意读者不要下单,凡是下单的我都私信告诉他们退货,去线下到拼夕夕上30元就可以买到。
新华社参与直播销售,必然会产生质量问题纠纷,官民的矛盾就会大量出现,直接降低新华社的社会影响力,影响公权力的公信力。
更加要命的是新华社直播带货会是一个不好的开头,由于巨额的分成收入,接下来其他官媒都会介入直播带货领域,一方面彻底让普通网红走入死胡同,一方面公信力渐渐丧失。
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必须要有人站出来去揭露,一个社会上没有反对的声音是不正常的。
很多人提醒我要注意安全,要防备公权力的报复,这倒是不必害怕的,毕竟咱也是有背景的,看看文章后面的点赞和评论,汹汹民意就是最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