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的内涵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这里的“和美”则是全面和谐之美,是全域美、村庄美、田园美、人文美、生活美的全景式集锦,也是产业和、生态和、文化和、社会和、治理和的乡村生活共同体,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脉相承,谋求永续、可持续发展。必然,也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基础,进一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未来之“和美乡村”,农业将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基于此,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必须硬件、软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不是搞“一刀切”,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不管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还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甚至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是基本常识,立足“三区三线”及国土空间规划之下,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建设边界。对“三无”(无风景,无风貌,无产业)村庄,以及自然灾害频发区域,不适合居住,早已空心化的村庄,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撤并村庄,规划设计“和美乡村”,或者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其进城落户,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一般而言,自然村庄的变迁基本遵循"一六三"变动是大概率事件,即10%的村庄会进入城市或重镇,60%的村庄会空心化,30%的村庄会成为中心村或小镇。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区域涉及到的村庄进行一种区域优化,但前提是得解决就业问题,产业发展起不来,农民增收渠道受限,又将变成烂尾政绩,甚至导致返贫。所以,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划先行、风貌引导、农民参与,缺一不可,还要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只有这样,未来“和美乡村”,才能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高品质生活’为中心,让农民的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同步前行,变成休闲纵深空间,是辐射区,也是承载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