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环绕嘉陵区(三) 区文广旅局领导王兴建在途中向参加活动的各位老师、诗友们介绍了嘉陵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嘉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一千二百七十九平方公里,人口六十八万。嘉陵区地处川东北中心,与成都、重庆构成三角形的两小时经济圈,是四川省“K”字形的重要节点。达成铁路横贯东西,建设中的兰渝铁路纵贯南北,成南高速、南广高速、渝南高速、南充绕城高速、建设中的遂西高速与国道二一二线、三一八线在此交汇,距高坪机场仅五公里,嘉陵江南充段二百九十八公里的水域全面通航,使嘉陵区成为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嘉陵区是国务院一九九三年九月批准成立的县级行政区。刚建区时, 嘉陵城区面积仅零点二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不足万人,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七点五五,属于国家级贫困区。“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平时一身灰”是当时嘉陵城区的真实写照。当时城区街道只有陈寿路至现陈寿中学之间的道路,且破旧不堪。作为南充主城区的嘉陵,历届区委、区政府认真审视区情,确立了以“四城两园一山”为突破,奋力建设“南充新中心·宜居新嘉陵”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启动实施了一大批城市建设项目,再造朱凤、凤棲、白马三座新城,先后嘉陵大道、白燕大道、白马大道等城市主干道,以及攀凤路、于陛路南段等城市区间道路已建成投入营运。通过新建城市路网,实现“四城”同构,突破城市空间拓展受到的山河限制。大大改善了城市的总体面貌,提升了城市品质,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围绕“一个项目带动一座新城”思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一批城市功能性项目落地嘉陵。比如:盛世天城商业广场、滨江又一城商业楼、碧桂园朱凤新城、朱凤国际度假中心、环球金贸中心、凤棲风情文化特色商业街区、中虹国际商业综合、南湖公园、都尉公园、陈寿公园、世外竹园、伟才幼儿园、人民医院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已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有效提升城区教育医疗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宜居宜业指数。城区建成面积从当初的零点二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超四十二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面积拓展到六十平方公里。二零一六年嘉陵区政府着眼长远编制完善朱凤、凤棲、白马三大新城和旧城区规划,先后实施了嘉陵大道、白燕大道、白马大道等城市干道建设,打通城市连接线十条,重构了城市发展“南延、西进”骨架;实施了南湖公园、陈寿公园、白马湖公园、都尉儿童公园等城市公园建设; 在城区启动了“三山三水”、“一园二湖三景区十大公园”建设。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嘉陵新城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城市格局逐步彰显。到二零一八年,嘉陵中心城区面积达三十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二十余万人,城市化水平达百分之四十五点四二。党的十八大以后,嘉陵区区委、区政府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切实实落实到城市建设上,打造了一座宜居城市,让嘉陵区更加美起来、绿起来、舒适起来。 嘉陵自古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文物遗址众多,民间文化艺术独具特色。西晋时陈寿读书、归隐和编撰《三国志》的万卷楼闻名海外,佛教圣地七宝古刹历史悠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田坝会馆至今保存完好。嘉陵区的民间文艺主要有曲艺、音乐、舞蹈等,别具特色。嘉陵区按照文旅融合发展的总体布局,深入挖掘区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孝文化、桑茶文化等文化内涵,并将其与现有自然景观融合,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深掘历史文化 打造文创基地。突出孝文化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嘉陵区正借力“世界长寿乡”“中国桑茶乡”“中国蚕丝被之乡”三张名片,积极培育黄金江岸浪漫亲水游、嘉陵工业特色文化游、西河民俗文化访古游、赵子河水库灌区农业观光体验游等文旅品牌,提升嘉陵文旅品质和档次,推动城乡同步发展。嘉陵区桑茶、桑果、蚕丝等也闻名遐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