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98|评论: 0

[原创·图文] 老家蓬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2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家蓬安
甘肃   燕兆林
      “一次次遥望天边,一次次梦回故园,一次次别离匆匆,一次次感慨万千。岁月苍老了容颜,乡音却未改变。谁又弹起哪旧时曲,拔动我心弦?啊蓬安老家,啊老家蓬安,你是母亲的盼,你是孩儿的恋。不管哟多么久,不管哟多么远,这份爱总把你挂牵!”这是一首由何蓬成老师作词、胡伟老师作曲、王静演唱的《老家蓬安》歌曲,游子之心可表,思乡之情却是真实流露。每当夜深人静或心烦意乱之时,就会听听这首歌曲,他乡漂泊,思念如歌。听完这首唱,不一样的感觉,多了些流行无素。流落在他方,怎能不思乡?月圆人未圆,独自把歌赏……老家蓬安,情牵着我。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已有三年时间没回过老家蓬安了。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蓬安的春天从各色美丽的花儿开始,金灿灿的油菜花,雪白的李花、梨花,粉嫩的桃花,烂漫的樱花……花开似海,美如画卷。但每年都错过了老家蓬安阳春油菜花、桃花、梨花、杏花,也错过了五月的美味,洁白的槐花,十月的金黄。没办法,不在故土,身不由已。我从来都没有忘记老家蓬安,甚至于在每一刻都心心念念。我的老家蓬安是一个小县城,人口不到百万,但却有很多值得挥笔的地方,她是相如故里,传唱着千古奇缘;她是桑梓第一城,传念着历史的记忆;朝江而起的周子古镇,传记着百年沧桑;各种名优特产、风味小吃数不胜数----我的老家,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我的老家既不最有特色,也不是最美丽,更不是最繁华地方。她远离城市的车水马龙,污染的空气,夺目的高楼大厦,有的只是淳朴的居民,清澈的江水,宁静的古镇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蕴。蓬安有“嘉陵第一桑梓”之称,也是司马相如的故里。这使我们这个小县城变得有文化气息了许多,也吸引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我们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寺庙和老街。每次看见龙角山上的那座寺庙,我的心里都有一种莫名的情绪。可能是被寺庙的宏伟和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所震撼吧。但我还是比较喜欢寺庙下的那条老街。青砖绿瓦和纯木建造的房屋独成一景,让人一见就会喜欢上这里。楼间还有着许多特色小吃,如锅盔、麻花、馓子等,这些都是我曾经的记忆,昔日每当我回到老家的那会,我是必须要去那里转悠的。现在已经许久没有回去了,对这些小吃甚是想念。 蓬安有名的还有两样,一是龙角山,二是嘉陵江。这两个地方我以前也经常去玩的,可以说是非常熟悉了。龙角山不算太高,但爬上去也要费不少力气。特别是那百步梯,站在山脚下根本望不见尽头。外地人来爬山,光是看见这儿气势都会去一半。因着叫百步梯,记得我第一次回老家去爬山的时候,我总会一边数一边爬,但没有哪一次是数完了的,因为我总是数着数着,就忘记数了多少了。但我记得每隔百步都会分为一层,每一层的建筑、景色都不一样,这可能就是它有名的原因吧。山脚下有一个吴道子广场,广场上有一个巨大的是石雕吴道子人像,以前我还经常和那些小伙伴爬到人家身上去玩呢。走过广场就来到了嘉陵江了,嘉陵江的景色也是一步一景,让人看得应接不暇。江边有带有刻纹的石栏杆,每块都刻有不同的图案。大都刻的是青龙、白虎、玄武和朱雀,看上去十分有意思。还有耕牛,养蚕等铜塑,时常有小朋友爬上去玩。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家乡有山有水,看来是个养人的好地方啊!这些年虽然在甘肃陇南康县这块土地上东奔西跑混度时光,但是老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风土人情、健在的亲人始终牵挂着我这个远方游子的心,因为那里有着剪不断的乡愁,道不尽的故事,萦绕心田的回忆……
老家蓬安,地处嘉陵江中游,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属川陕革命老区,是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故里,是一座具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一座新型的工业城市和宜居城市。东与营山县、渠县接壤,南与岳池、广安相依,西与高坪、南部相邻,北与仪陇相连。共有正源镇、金溪镇、龙蚕镇、杨家镇、银汉镇、巨龙镇、锦屏镇、徐家镇、河舒镇、罗家镇、福德镇、兴旺镇、利溪镇,睦坝乡、鲜店乡、石孔乡、金甲乡、平头乡、新园乡、相如街道办事处、周口街道办事处等21个兄弟姐妹。蓬安历史悠久,古称蓬州。春秋系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初置安汉县。南朝梁时,县境始置县,北部为大寅(后改名蓬池),南部为相如。南朝天监六年(公元507年),梁武帝为纪念司马相如,以蓬安绝大部分和周边地域设置新县,以相如之名为县名,以相如故宅为县治。明太祖洪武年间,设相如县,直属蓬州。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并入蓬州。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取蓬州、安汉县名之首,改蓬州为蓬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灵动秀美的嘉陵江水,孕育了她的山水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曾荣获过全国十佳生态旅游示范城、中国五十佳最美小城、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文明城市等响当当的美誉。
老家蓬安人杰地灵,青山绿水交映,风景名胜遍布。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相如故城、4A级旅游景区嘉陵第一桑、国家AA级旅游景区-大深南海、相如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等景点。也有琴台夜月的落寞惆怅,嘉陵晚渡的诗情画意,牛渚渔歌的愉悦欢欣,五马排空的磅礴奔放,广慈晓钟的凄冷孤寂,马鞍樵唱的恬适雅致,石壁睛云的绚丽多姿,双蓬叠翠的蜿蜒葱茏,古“蓬州八景”令人美不胜收;小乐山群佛雕像的巧夺天工,千里嘉陵第一坝的恢宏气势,巍巍龙角的纵横英武,滔滔嘉陵的飘逸俊秀,大深南海的神秘幽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避暑山庄的清凉静谧,新“蓬安六胜”,令人流连忘返。
相如故城为蓬安古县城旧址,也是“辞宗赋圣”司马相如的出生地和成长地。史志记载,南北朝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梁武帝为纪念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析安汉县东北境置相如县,以司马相如故宅为县治,由此,相如县诞生。自此,相如故城也开始了漫长的建设、损毁、修复之路。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蓬州迁治于相如县,相如故城成为嘉陵江畔州县同治的古城。公元1371年,相如县并入蓬州,存在了数百年的相如县结束了他的历史,此地作为蓬州的地域开启了他的新征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如故城也在不断发展。因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相如故城的建筑屡遭损毁又屡次重建。明正德《蓬州志·城池》(徐泰总纂)载:以树木为栅,筑土为墙。云城门四:东蓬莱、南凤山、西龙溪、北五马。”至此,相如故城大体格局初步形成。清乾隆年间,蓬州知州周天柱改南门于州署前,更名曰文明,并更东门曰紫气、西门曰涌金、北门曰真武。”“四大城门”之名沿用至今。走进相如故城,入眼即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错落有致的仿古建筑,粗壮的树干、精美的建筑雕纹、古代文物展品,无不诉说着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相如故城由文庙、武庙、城隍庙、玉环书院、龙神祠等古建筑群组成,司马相如的抚琴台、洗笔池、舞剑台、卓剑水、长卿祠等旧迹也清晰可见,总面积约一万二千五百平方米。每一座建筑都像一位穿越千年而来的老者,向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游客诉说着这里的繁华旧事。近年来,老家蓬安县政府把相如故城作为文旅发展“一号工程”,在修复故城旧址的基础上,依托优势地貌斥巨资复原打造而成,精心保护一点三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匠心打磨相如县衙、相如故宅、长卿祠等二十多处文物古迹,重点保护百年以上古树木,并开展植绿、补绿等生态修复,让千年故城重放异彩,成为嘉陵江沿线人们寻根溯源、传承相如文化的旅游目的地和“嘉陵江十大旅游地理坐标”。从二零二一年四月开城以来,相如故城旅游景区已成功开展了二零二二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浪漫七夕,相约蓬安”等大型主题活动,司马相如纪念活动和升堂巡城、汉服巡游、抛绣球招婿、汉风表演、5D灯光秀等一系列文化传承和文旅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文旅氛围十分浓郁。如今的蓬安,从嘉陵第一桑梓4A级风景区,到相如大道、抚琴路、文君路等城市街道命名,相如饭店、文君酒楼、琴台酒家等酒店餐厅命名,以及情侣楼、相如文化公园、凤凰生态公园、司马相如铜像、文化墙、相如琴台等文化场所打造……处处透着浓厚的相如文化氛围。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唐代诗人元稹、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宋代大文豪苏轼都曾在蓬安留下了显赫的政绩或宝贵的墨迹。这片古老的土地,融合着大自然的恩赐和蓬安人的睿智,孕育了农学家兰梦九、哲学家伍非百、藏学家张恰荪、数学家物理学家魏时珍、革命先烈王白与等历代英豪。历史上为这方山水积淀下深厚的底蕴,自然给这片热土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嘉陵第一桑梓旅游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大型史诗歌舞剧《相如长歌》、嘉陵江民俗风情剧《蜀红》、周子古镇、“百牛渡江”生态奇观等文化旅游品牌国、省闻名。
作为一个远在千里之外陇原的游子,老家蓬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依旧历久弥新,依旧思念尤佳。岁月更迭,光阴似箭,五十多年的异乡漂泊,每每心底好累的时候,那温柔的乡愁便会霎时涌起,犹如潮水冲洗着孤寂的心海,埋没烦恼,抚慰疲倦的心灵。这时候所积郁起的乡愁彷如是避风的港湾,好是温馨。乡愁是那么的简单、那么的单纯、那么的质朴。乡愁,是那一缕乡音,那一份乡情,是家中那一盏摇曳的灯影,是一次次的车站离别。前些年间,我虽曾去过老家城乡,停留很短的时日,走过乡村、走过县城,见到过老家城乡变化了的容颜。后来对老家蓬安的了解大多数是从网络上悉知的,老家的龙角山村和县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村里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了,乡间小道也由原来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乡村的住宅小区也已经拔地而起,一座座错落有致的住宅小区给这个小山村增添了城市的气息。每天晚上在广场上聚集很多人,临近几个村子的男女老少齐聚在这里,广场舞也随着音乐的节奏跳了起来,这片故土是我魂牵梦绕的根,老家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让人感到亲切。近几年,从老家的政府网络平台上见到了老家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次从文字和图片的描述中老家都能带给我不一样的感觉,老家城乡的变化、四季美景和风土人情始终在我的脑海中久久回荡着,老家的城市和乡村建设正在飞速向前发展着,“旧貌换新颜”形容这一变化再恰当不过了,城市道路逐渐变宽了,给人们出行带来了许多便利,一座座大桥和一条条路道也映入了眼帘,共享单车也悄悄地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自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以来,老家蓬安的乡村那里实现了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村里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村里的水泥路修的平平坦坦,每家每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小轿车已悄悄停在了普通百姓的家门口,村里的乡村振兴工作也在稳步有序衔接向前推进。通过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豆类、油菜、花生、蚕茧、烟草、黄麻、生姜、柑橘、桃、李、柚、等粮食经济作物,城乡就近务工和发展乡村旅游,村民的收入也在不断的增加。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到如今令人羡慕的幸福村,老家的村子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眼前美好的生活,令村民们充满了感恩。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我这个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简直就是做梦一样。
昔日每次回到老家蓬安,我都感触颇深,漫步在老家蓬安新城区,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一个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型城市正在崛起,对我们这些外地游子来说,我为老家城乡取得的如此成就感到深深的自豪和骄傲。漫步嘉陵江畔,可观百牛渡江、览日月二岛、赏湿地公园、登画圣广场、游周子古镇,临江感受吴道子摹画三百里嘉陵江图的诗情画意。也可到隔江相望的锦屏镇,漫步欣赏到历时三年修复与重建的相如故城神秘的面纱。可以看看城内较多有关司马相如的文化遗存:相如故宅、长卿祠、相如柏、司马桥、琴台、洗笔池等。相如故城是赋圣司马相如故宅所在地,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一点三万平米古建筑群保存完好、风貌犹在。相如故城也是蓬安的一大新亮点,它坐落在嘉陵江北面、锦屏镇,这里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亮化工程和大型喷泉也为蓬安夜景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走进故城,可以穿汉服、学汉礼、诵汉赋,亲身感受汉风古韵的博大精深。游客可在象征“一生一世”的最美爱情樱花跑道,拥抱春暖花开;置身故城现场体验“琴挑卓文君、浪漫凤求凰”的世界经典爱情。
漫步蓬安街头,美观大气的景观小品和内涵丰富的城市文明标语随处可见,既传播了文明理念,又扮靓了城市颜值,成为县城内一道道靓丽风景线。在文君路,随处可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画,街道两侧的灯杆上挂着各式各样写着文明标语的杆旗。在相如广场,一个个宣传文明、倡导文明的景观小品大气美观,上面镌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吸引市民驻足观看。为营造浓厚的文明城市创建氛围,蓬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等为主题,在相如大道、凤凰生态公园、相如文化公园、相如故城等城市关键节点,设计制作了一批与城市景观相融合、与城市历史文化相承接、与市民接受方式和欣赏习惯相契合的公益广告景观小品,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耐久性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不断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层次迈进。漫步清溪河,满是巨变映入,两岸已有坚固的堡坎,河沿两边已是绿荫掩映的绿道,不时一座庭榭、一排座椅或一些石墩,已经没有了杂草丛生、泥泞不堪,河上间隔几百米都有一座造型各异的桥梁。已是黄昏,两岸的路灯、射灯、灯带齐亮,又是一幅光影奉上,红光、黄光、蓝光交相闪亮,充满着时代气息,漫步清溪,大口大口吸着家乡气息,这久违的泥土芬芳真的那么近那么近。
位于县城西南方向油房沟的“百牛渡江”生态奇观,是四川“五一”假期精品路线的“吸睛点”之一。当日清晨八点,随着栅栏门的开启,上百头牛儿浩浩荡荡冲向嘉陵江,奋力向水草丰茂的江心太阳岛游去。在江中,牛儿们还不时变换队形,跳起了“水上芭蕾”,经过数分钟破浪前行,登上了太阳岛欢快地啃食青草。日出之时,牛群渡江上岛吃草,日落之时,游回归栏,形成壮观的“百牛渡江”。从二零零一年开始,历时十二年,“百牛渡江”这块金字招牌越来越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嘉陵江放牛季启动仪式以牛文化为主线,分为神牛金福、文艺表演、百牛渡江三个篇章进行展示,其中,文艺表演有福牛迎春、牵牛和歌、劲牛奔腾等。通过赞“三牛”、诵“三牛”的特色祈福仪式,和《打春牛》特色民俗表演,给大家呈现了一场牛儿唱主角的视听盛宴。
河舒豆腐产于相如故里蓬安县河舒镇,吃起来正宗,地道和巴适,被誉为“天府一绝”。蓬安的特色小吃,闻名遐迩、妇孺皆知。有渡江牛肉百味鲜香、相如香兔回味悠长、姚氏麻花酥脆可口,每一种美食都能挑动神经、引爆味蕾,让您的舌尖领略到不一样的蓬安味道。蓬安锅盔灌将锅盔、凉粉二者的优点有机地统一于一体,芳香可口,独具特色。其中最出名的要算陈锅盔和龙锅盔两家。打锅盔的细节是这样的:先是扯下一小坨面团,滚动擀面杖擀成三指宽扁平的面皮,涂抹上油盐,花椒辣面粉末,有时候还要涂抹上一层芝麻,更增加口味。然后才卷成一个小卷,竖置案板之上,又用擀面杖将面卷从上向下擀,直到擀成一个圆圆的面饼,就摊开在油桶上烧得火辣辣的平底锅上烫烤,并不断用一把铁夹翻边烫烤。那面饼渐渐变得金黄蓬松之时,就揭开平底铁锅,放进肚大口小的的桶里一溜儿沿灶膛泥台竖置摆开烘烤,片刻工夫,那面饼便烤制得变成了一个仿佛发了酵的蓬松酥脆的飞碟一般,起出灶膛,用一把雪亮的小刀沿锅盔边沿,切入,理开一道小口,然后再用一个小铁刮子,将倒扣在案板上的一个洗脸盆一般形状的凉粉细细地刮上一碗,放进红油、盐、酱、醋,抖上一点花椒粉、胡椒粉,浇上生姜、蒜水,撒上几丝青葱的芫荽,在金黄黝黑的土碗里拌得晶莹剔透,鲜红耀眼,然后就从锅盔切出的口子处灌进去,装满锅盔的肚子,那金黄酥脆的锅盔顿时更变得更加脑肥肠满大腹便便了。那锅盔灌吃起来“咯吱咯吱”,脆生生的,香喷喷的!麻辣热脆香,看得旁边没买的人也禁不住垂涎三尺,仿佛见了可餐秀色一般!让人抓耳挠腮,情迷意乱!非一般的美味,非一般的锅盔灌!就如川北凉粉成了南充驰名小吃的象征和美食文化符号一般,蓬安的锅盔灌也一样成为了一张独特的蓬安地方美食文化名片了。家乡人就有一种“不吃锅盔灌,不算到蓬安!”的说法。
吴馓子麻花,以其祖传手艺和独特的配方,创制出香脆可口的,风味独特的馓子系列和麻花系列产品,历来是人们大快杂颐,品味风情,馈赠亲朋的佳品。吴馓子是司马相如故里一道古老的传统美食,有着几代人的传奇。吴氏祖传名特小吃,秘方考究、做工精致,采用水糖、黑芝麻、核桃、花生、黄豆、香料等,以嘉陵第一桑梓“神龙泉”水揉合,生坯三寸六,成品三寸一,色泽红润、香甜酥脆、入口化渣、回味无穷。沿江两岸,口口相传,嘉陵江畔,美食一绝。每次回家乡去临走时,我都会第一时间去周子古镇的那家老店去品尝或购买一些,带到甘肃家里吃或赠送同事、同学、朋友们品尝,他(她)们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每次回去我都喜欢带着孩子、妻子到嘉陵江畔、周子古镇游玩,那里的湖水清澈透底,里面的鱼儿欢快低游来游去,岸上的行人走来走去,这里也逐渐成为了当地市民和游客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回到老家乡村的时候,心里总是感觉到特别的亲切,我不是远来的客人,而是归乡的游子,看到老家城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能感觉到老家正在一步步地迈向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作为小山村的一份子我感到由衷自豪。
人在天涯总想家。如今,逢年过节之时,一个人站立在我工作、生活的甘肃陇南康县境内的高山、河畔,目光所及家乡的方向而望,望着远方我想念家乡人,也想念那个生父亲、养父亲的小山村,更思念那个年少时父亲足迹过的县城,那里至今生活有勤劳的四爸及兄弟姐妹和朴实的乡邻。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