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2月24日夜,北京大学女生沈崇,在北平东单被2名美国水兵绑架到操场强奸。
12月25日,北平亚光通讯社最先发表了某大学女生被美兵强奸的消息:“本市讯:某大学某姓女生,年十九岁,昨晚九时,赴平安戏院看《最后一扯民族至上》影片,散场时,忽见身后有美兵二人尾随,迄行至东单操场,即对该女施以非礼,该女一人难敌四手,大呼救命,适有某行路人闻之,急至内七分区一段报告,由警士闻德俊电知中美警察宪兵联络处,派员赴肇事地点查看,美军已逃去其一,当即将另一美兵带走,某女生被奸后,送往警察医院检验后,转送警局办理。”
26日,北平市治安当局指示各报,关于亚光社昨日所发新闻稿,某大学女生被美兵酗酒奸污消息一则,缓予发表,并谓此事已由当局与美方交涉。
12月28日的北平市各报,发表了北平行辕负责人的谈话:“此案系一纯法律问题,酒后失检,各国均所难免,惟望市民幸勿感情用事,致别生枝节,则宜注意也。”同一天,市府秘书长也发表谈话:“市府对该女生是否为大学生及该女与二美兵是否相识二事,正详细调查。”弦外之音不难了解。何思源市长又发表谈话:“据检验结果,处女膜尚未十分破裂。”28日,《经世日报》刊载了北大陈雪屏训导长的谈话:“该女生不一定是北大学生,同学何必如此铺张。”他认为“该女生亦有不是处,为什么女人晚上要上大街,而且还是一个人?”胡适校长回北平发表谈话谓:“此事纯系一法律问题,惟余以为对美军抗议以罢课游行为手段,似属不智。”陈雪屏说:“这是东方特殊的道德问题,国人当然同具愤慨。”
事件传出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全国数十个大中城市学生和各界人士约50万人,于12月底至1947年5月,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抗议美军暴行,要求美军撤出中国,废除《中美商约》等。至5月20日,北平、上海、苏州、杭州16个大学500多名学生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口号,在南京举行联合请愿大游行达到高潮。国民党政府派出大批军警镇压民主爱国学生运动,游行学生被捕28人,重伤19人,约500人遭毒打,酿成“五·二○”惨案。
1935年12月,女作家萧红的小说《生死撤》作为“奴隶丛书”之三,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萧红”笔名首次使用。这部小说一问世,立刻震动了上海文艺界。
1934年10月,萧军和萧红由青岛乘船到上海,两萧在上海举目无亲,他们给鲁迅写了信,很快就得到了回信。11月30日,他俩在内山书店第一次见到鲁迅先生,萧红把《生死撤》的原稿交给了鲁迅。鲁迅亲自动手,认真修改了全书,并将修改后的书稿交给了黄源,准备在《文学》杂志上发表。初到沪上,生活无着,鲁迅多次借款资助他们。12月19日,鲁迅在广西路332号溧园豫菜馆设宴招待萧红、萧军,并为他们引见了茅盾、聂绀弩和周颖、叶紫。鲁迅嘱咐叶紫作向导,把萧红他们介绍进了上海文坛。
萧红的《生死撤》因为反映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被审查之后不准出版。鲁迅自己出钱出版了这部小说,并亲自为之写序,说这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应萧红的请求,鲁迅还亲笔手书署名,制版印在书上,书的封面是萧红自己设计的。
1964年12月24日,位于西贡闹市的一座七层楼的美国军官宿舍发生大爆炸,驻西贡的美国侵略军发言人宣布,两名美国人被炸死,其中一名是美国侵略军的中校军官,七十一人被炸伤,其中包括五十五名美国军官。
西方通讯社认为,实际伤亡数字远远不止此数,大楼废墟中可能有更多的美军伤亡人员尚未被发现。
这座大楼是美国侵略军在西贡的一座主要的军官宿舍,住在那里的大部分是校级军官。美军当局平日对这座建筑物严加防范:它的周围建有十五英尺高的水泥围墙;门前设有伪警的岗哨;最近还在围墙周围设置了探照灯。西方通讯社认为,导致这次爆炸的爆炸物可能是一颗五百磅的巨型炸弹,它“显然是被偷偷带进大楼的”。
据报道,这次爆炸是西贡历来发生过的最厉害的一次爆炸,大楼的将近一百个房间中,有一半被炸毁。设在这座大楼底层的美军广播电台,以及放在大楼附近的二十四部汽车,同时被炸毁。爆炸后引起的大火持续了半小时,爆炸的声波甚至震碎这座大楼二百英尺以外的美国新闻处的窗户。
发生爆炸时,住在大楼里的一批美国侵略者正在忙于准备在耶稣诞生节之晚寻欢作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