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69|评论: 8

[相如·茶馆] 你知道蓬安县大礼堂、电影院、县人民医院等众多地方的题字是谁题写的吗?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4-1-7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知道蓬安县大礼堂、电影院、县人民医院等众多地方的题字是谁题写的吗?蓬安的书法艺术奇才李朝阳




        提到李朝阳,人们都说他的大字写得好,称赞他是一位农民书法家。他现年75 岁,家住蓬安县银汉镇10村3社。


       接受朋友(陆克华、杨昆云、杨绪云)之约,我怀着对书法艺术的极大兴趣,和几位朋友一起不畏伏天炎热,于6 月 20 日,翻山越岭,兴致勃勃来到银汉镇10 村3社。当我们到达他家院坝问及李老师时,他便立即到院坝里来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然后在一间既作书法室又作客厅的简陋普通的民房里就坐。

       李老师年过七旬但耳聪目明,乐观开朗,谈锋甚健,他热情地同我们来访的几位素昧平生之客滔滔不绝地侃谈开来。当我们向他说明来意后,李老师便高高兴兴地把他平时总结的小册子和书法艺术作品递给我们细细品读共赏,使我们大开眼界,只恨相见太晚。

      问起他的书法艺术经历,他便打开了话匣子。他的书法艺术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他说主要是与他的书法世家和他的刻苦好学分不开的。他祖辈九代人都是教书先生,他的祖父李文轩与他的父亲李月中都是饱习诗书深受社会贤达欢迎敬仰的私垫先生。有一手好毛笔字是他们从事私塾教学的打门锤,这些对他影响极深,自幼酷爱书法,并能潜心领悟百学不辍。他从小读书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受书法艺术氛围的熏陶,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心要作书法家。在老一辈点拨下开始接触一些书法练习,什么点横撇捺,上下左右结构,偏旁部首,描形、临摹毫不苟且。他的哥哥李伯岳的小字,无论行书、草书,尤其是楷书飘香四里,李朝阳老师就出身于这样的家庭里。他们两弟兄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各树一帜,他就选择了书写大字的道路。经过他的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他的大字逐渐越写越好,赢得世人的称赞。他告诉我们,他写字也没有天赋。开始读书时,字也写得孬,不如他哥哥李伯岳,经常受到他哥哥的批评、耻笑和挖苦,甚至作弄他。哥哥还藐视他说:“别人请我们写对联、写神榜,你只能给我磨墨按纸条,你还能干什么?”兄弟俩小时读书,有一次因胡乱写了两篇字,他哥哥交到老师里去,不仅罚了跪,还挨了 10 个手心。他向他哥哥赌气说:“我小字不如你,写大字我要超过你。”从此他下定决心,开始练习大字了。那时,他才十二三岁,在胡沛如老先的指点下,他用毛笔蘸墨在纸上练,用茅草根扎成笔蘸水在石板上划,用纸筋沾泥巴在地上写。平时还留心庵堂庙宇里楹联匾额上的字,边看边用手在地上划个不停,甚至有说走路也边用指头书空。他看到文氏沟(即今银汉镇 12村7 社)的玛瑙山庵子里的额上的“大雄宝殿"4 个大字写得好,便如获至宝,赏不,于民国 23 年(1934 年6月)放暑假的机会,他背了几升来,带上书法用品,食宿于古庙里,睡在匾额下,边看边练,如此苦苦摸索,不断地提高着书法艺术水平,故而有所收获。但人也瘦了,当回到家里疼爱他的母亲,见到他如此情景,情不自禁地老泪盈眶,他的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民族危亡的抗日时期,李朝阳弃教 ,于民国 34(1945 年 2 月 18 日)年赴云南省桂花寺,报考国民党空军,录取后在伪空军警卫司令部第五十三营军需司任文书。部队当时距云南省政府约五公里。1945 年由中美合资兴建了一座豪华别致的“云南省农业合作金库”,金库建成后,云南省主席龙云为了把这牌子打响,要求字要写得有名气,在洋人前显示中国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文明古国。便下令张贴告示,在全省征集写大字的人,众多有才之十纷纷报名献字,李朝阳也到征集处去报名。负责报名的人员看他是一穿黄军装的士兵,瞧不起他,摆起一副官架子,阴阳怪气地问:“你来报名么,你会写字吗?”他见如此情景,便毫不示弱地顺口回答:“让我来试试看嘛!”当时献字报名的共有百余人,布告规:报名献字的人必须是现场书写,现场评比,选中的字必有重奖。写字那天,朝阳是由连长诸一超带去的,评比大会会场设在云南省城华山西路的商埠公馆内,评比会由云南省主席龙云亲自主持。馆内搭有写字台(桌)100 余张,并依顺序编了号码,书者按报名号对号就坐,会场气氛肃穆。当时龙云及其随从巡视会场一周,只见李朝阳的桌子上放有纸、纸筋、盆子、盆子里装的稀泥巴,“文房四宝”简陋不堪,官气十足的龙云十分惊讶,觉得可疑,便吩咐两个随从注视李朝阳的写法。当龙云宣布写字开始,鞭炮齐鸡,锣鼓喧天,书写者忙个不停,急书奋写。两个随从只见李朝阳右手抓一大把纸筋,在盆子里蘸稀泥浆,在纸上犹如龙飞风舞地写起来,每写一个字都获得了围观者连连喝彩,“云南省农业合作金库”九个大字就这样一蹴而就。

      写毕,100余人的字从一号起每两号一处挂在墙壁上进行评比,选落了的取下来,依次进行。李朝阳的15 号字挂上去后,直到评比结束也没有取下来,李朝阳的字被选上了!“云南省农业合作金库”每个字高 80 公分,龙云看了连连点头,连声称赞:“写得好,写得好,要重奖!”并当场奖给他法币 60 万元。可是这笔重酬李朝阳却没有得到,被他的领队连长诸一超给独吞了!金光闪闪的“云南省农业合作金库”,从此就高高地镶在这座大建筑物之上,洋人看了也是竖起大指拇叫好:“OK、OK”!

      解放后,李朝阳参加了兽医行列,医猪医牛于银汉、南燕、罗家、杨家等地。他工作到哪里,他的字也就出现到哪里。志愿军战士张义堂在朝鲜战场上屡建战功,为了表彰他的成绩,蓬安县人民政府授权罗家区人民政府送的大木匾上的“拒敌藩臣”四个大字就是李朝阳写的。
1957 年蓬安县政府大礼堂建成后,礼堂门前上面,高 2 米,宽 1.5 米的水泥框内“礼堂”二字就是李朝阳用纸筋蘸稀泥巴写成的,至今尚存完好。当时还有南充、营山等中学的主任、教师都来试过笔,均未选上。

      李老师的书法艺术作品,现存的有“蓬安县电影院”“蓬安县人民医院”、“蓬安县丝绸厂”、“礼堂”等,每个字高均在 1.2 米一2 米左右。他年已古稀,这些手迹可算是他留给蓬安人民的书法艺术珍品和他有生之年为我县书法作出的贡献。

      李朝阳老师曾到过广安、岳池、绵阳、广元等地充分展示他的非凡才华。1987 年7月,他给绵阳人民写下了“振兴中华,统一祖国”8 个大字,每个字高约1米,当地给了他报酬1000 元,此字底尚存我处。其后绵阳市文化馆要请他到盐亭县工艺美术厂工作,每月工资120元,又聘他到绵阳市写字,并按文化馆内正式职工对待,他都婉言拒绝了,他说:我是蓬安人,在有生之年我要为家乡父老做点有益的事,余热要在蓬安这块土地上发挥!

       李朝阳老师精于用纸筋写字,擅长于颜体和魏碑体,在传统的基础上,二者悉心熔铸为一体,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他的特色是俊逸矫健,圆润流畅,明快端庄,变化和谐,完整安详,给人以典雅、隽永之感,一点如桃,一撇如刀,笔划清楚,字体苍劲中带秀丽,疏密匀称,经纬分明。李朝阳老师的书法功力尽显其中,这种艺术形式,常令欣赏者赞誉。李朝阳老师为人忠厚,正直诚恳。他对书法所长毫不保守,凡是书法爱好者请教于他都是诚心诚意指点、教诲,为社会培养人才,弘扬书法艺术。实践证明,这有利于促进书法爱好者迅速成长,脱颖而出。如银汉镇退休教师杨昆云,原银汉镇党委副书记李联伟,他的侄儿李泽民,他的学生岳池县骑龙小学教师刘正全,原三合乡(今风石乡)理发员向兆患,罗家小学教师魏世贵,蓬安县农业银行干部王维,罗家中学教师刘建华等等。这些同志的大字均获群众的好评,社会各界的承认和称赞。李朝阳老师为了把自己毕生的书法艺术传给后人,1984 年与罗家中心小学教师(现是该校副校长)张和云协商,在罗家小学办起了青少年业余书法艺术学习班,就学者达 30 余人,他作义务教师。他在教学中认真负责,毫不马虎苟且,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培训,学员们大有长进,毕业后,大部分走向不同的单位从事业余书法,如县农业银行的张林,县法院律师刘跃民,县委办公室的唐忠明等。有的成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书法协会会员,如杨亚梅,现年20岁,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1993 年7月参加“淮川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她的作品被评为一等奖,荣获“淮川杯”证书。胡建中是重庆书法协会聘去,现是该协会的常务理事。蓬安县技工学校教师夏剑君的书法,已经搜集成册印发。由此可见,李朝日老师的书法艺术后继有人。

      最后我问李老师,“你的书法大字,最大可以写多大?”他真诚地告诉我们说:“可以写到高达4米的大字,其写法有二:一是在地板上蹲着写,二是把草把扎成扫帚似的笔,两手拿扫帚杆当笔杆夹在腋下,两脚分开扫帚,笔端顺其脑海里浮现的字形在地板上写,然后把字形用纸蒙上描绘而成。”真是神奇妙写!我又问:“蓬安县电影院字形那样大,你是否是那样写的?”他回答说:“是蹲在地上写的。” 因李老师年过古稀,精力有限,我们不便请作示范,只是根据他所讲的自己去体会和实践。他还告诉我们,过去由于科学技术落后,这两种写法是必要的,如今已发展到高科技时,可以用放大代替原始落后的写法,用不着再去探求了。

      “文革”后期,因各种原因,他于 1970 年离开了兽医工作岗位,回到祖籍银汉镇十村三社重操祖辈旧业——栽桑种田,故人们称他是农民书法家。
告别李朝阳老师,我心潮起起伏,不禁被他精湛的书法艺术所吸引,它昭示着一个真理,只要艰苦奋斗,执着追求,事业终有所成。

           ( 本文作者:刘建华      本文由邓四平搜集整理、编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4-1-7 18:2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人我听我父亲说过,他好像是银汉镇新龙村人(现吕广村)。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乡友之情 发表于 2024-1-7 18:23
此人我听我父亲说过,他好像是银汉镇新龙村人(现吕广村)。

这个人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奇才。

发表于 2024-1-7 19:1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24-1-7 19:06
这个人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奇才。

多的我不知,反正与银汉交界的郑山回龙一带名气不小。

发表于 2024-1-7 19:2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父亲曾经跟我说过,他可以用萆鞋写毛笔字。但不知真假。

发表于 2024-1-7 21:3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电棒、李温猪、刘汤圆写得也不错,特别是谭三黑,临慕蔡京的几十年了!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丰溅拧 发表于 2024-1-7 21:33
李电棒、李温猪、刘汤圆写得也不错,特别是谭三黑,临慕蔡京的几十年了!



特别是谭三黑,临慕蔡京的几十年了!属于高端书法艺术家。

发表于 2024-1-9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邓老师是哪一年采访的李朝阳?听我父亲说,“礼堂”二字是李朝阳用草鞋写的。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野村夫. 发表于 2024-1-9 14:53
邓老师是哪一年采访的李朝阳?听我父亲说,“礼堂”二字是李朝阳用草鞋写的。


本文作者:刘建华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