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完全有必要把义务教育延长至12年,即实行“普高”。因为一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已经可以“支撑”12年义务教育的实施,这也是全民共享改革开放红利的一个方面。
二方面,社会目前的教育内卷、社会性焦虑不只是上名校、读重点的“竞争”,而更多的是“考高中”的压力,初中毕业的学生正处于未成年的青春期,如果不能上普高而被“分流”到“职业技术”含量并不高的普通职高,既让这些青春期的孩子在自卑中更加自暴自弃,又不能在认真地学到实用技能技术,毕业后更加难以就业。同时,许多中小微企业所需的职业技术工人却普遍缺乏,即使那些以知识、学术为主要“培养”方向的许多大学生也难以满足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这是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三方面,“普高”后的孩子大多走出了“懵懂”状态,已经“成年”而懂事了,即使不能考上大学,也可以像八九十年代的小学和初中毕业生那样努力地去找一份活干,将大大减少家长、孩子的焦虑。同时,扩大“普高”后的职业技术教育(包括社会性职业技术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尤其是要增强大专院校的实用职业技能技术教育的专业及内容和份量,培养社会适用性人才而不只是通识教育或单一的学术培养方向。这应该成为深化教改的一项重要内容。
所以,我们不应在初中后实行普、职分流,而应该在“普高”后实行通识性学术方向大学教育和适用性的职业技术教育“分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