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岁月荒唐人,荒唐岁月荒唐事:
喂海狸鼠,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
邓四平/文
有一些人喜欢打麻将,遇到熟人,有人就问:“你今天的战果如何?”输了钱的人便一脸沮丧地回答道:“哎,手气孬哟,今天又喂呱海狸鼠了哟!”
提起海狸鼠,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发生在蓬安的一些逸闻趣事来了。
1992年,我从蓬安师范毕业分配到老家的一所中学教书。当时,社会上流行一种“下海”经商的热潮。学校里有的教师便和学校签合同,到广东深圳等地去进厂打工,去创业,叫做“勤工俭学”,叫做“停薪留职”,每月由财政发给教师的工资要收归学校,学校给外出打工的教师保留职位。期满后,愿意回到学校的可以继续当教师,不愿意回学校的教师,还可以继续在外面打工挣钱。此举既满足了一些教师外出闯世界挣大钱的心愿,也为学校增加了收入,一举两得,因此停薪留职这种做法在当时很流行,几乎成为了一种时尚。
当时,学校也不甘落后,领导们也在积极想办法下海经商创业。学校的校长便拿着学校的公款四处去考察项目。最后,从一个名叫四川资阳的地方考察回来,校长召集全校教师开会兴致勃勃地对大家说:“这次,我和学校的教导主任一起到四川资阳去考察了一周,我们不是跑出去游山玩水和图个人安逸享受的。这次,我们为学校考察了一个挣大钱的大项目回来。今后,这个项目挣到钱了,我们要给全校教师提高福利待遇!挣到钱了,我们要给大家分红,说白了,就是要发钱给大家!”
大家兴致勃勃地听着校长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唾沫飞溅,便迫不及待地问:“校长,究竟是啥子大项目哟?能够这么赚钱?”
校长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说道:“喂海狸鼠!我们这次专门到四川资阳去实地考察了,这个项目很赚钱。先买他们的海狸鼠,公的一只5000元,公的要便宜些。母的一只6500元,母的要贵些,一公一母买一对要一万一千五百元。我们学校党委班子经过研究决定,准备挤出资金来,先买五对海狸鼠运回学校饲养。总共要花六万多左右。但这个钱花得,值得花,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下金凤凰。不要害怕投入大,投入越大,收入才越大。大家丝毫不用担心,这个事情,只赚不赔无风险。”
有教师问:“校长,校长,那喂起这个海狸鼠做啥子用呢?”
校长满脸露出得意洋洋的表情:“所以说,你们一天只懂窝在学校里教书,没有出去见过大世面。这个喂海狸鼠呀,可以说是一件前景极为看好的的阳光产业,我们买了海狸鼠种,公的母的喂,喂大了,公海狸鼠和母海狸鼠就要交配,就要下崽崽,一年可以下两三窝,一窝可以下十只左右的小海狸鼠,卖种的企业就要回收小海狸鼠,一只小海狸鼠的回收价格是七八百到一千多元左右,一窝海狸鼠回收价格在一万多元,一年之内,不但可以回本,而且还可以赚上好几万。”
教师们听说喂海狸鼠能够如此赚钱,校长竟然为学校找回了如此赚钱的好项目,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喜不自禁的神色,纷纷向校长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教师们又问:“买一公一母五对海狸鼠回来,要花六万多公款,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那哪个来养这些金贵的海狸鼠呢?”
校长说:“这个正是我下面想给大家说的,我准备安排我老婆在 学校里打钟,同时饲养这些海狸鼠。打钟按照一个临时工的工资算劳动报酬,养海狸鼠这个事情非常辛苦,所以也按照一个临时工的工作量计算。”
校长果然英明,第一年,学校里喂的五对海狸鼠不负众望,产下了二十多只海狸鼠小崽子,拿箩筐装了运到蓬安县城,在资阳海狸鼠经销商那里卖了两万多块钱,除去开校长老婆的工资一万多,除去饲料钱等等,第一年下来赚了四五千块钱。学校便杀了一口三百多斤的大肥猪,在学校伙食团办了五六桌酒席,全校教师聚在一起热烈地庆祝,像过年一样闹热。
在庆祝大会上,校长兴高采烈地对大家说:“喂海狸鼠如此赚钱,我们准备加大投入,准备再从学校的公款里挤六万多块钱的资金出来,再买五对海狸鼠来饲养。”
于是,学校便饲养了十对海狸鼠,第二年,海狸鼠产下了四十多只海狸鼠小崽子。学校校长亲自押送,将这些海狸鼠小崽子送到蓬安去准备贩卖给资阳的经销商。
谁知道,当天下午,校长便和学校的教导主任、会计、出纳抬着几大筐海狸鼠小崽子垂头丧气地回到学校里来了。大家悄悄地打听,才知道在蓬安县城开门面卖海狸鼠和回收海狸鼠幼崽的资阳经销商全都关门跑路了。原来,这个卖海狸鼠和回收海狸鼠幼崽的项目是一个骗局。学校投资的十几万也全都打了水漂。
时间一晃,三十多年过去,我至今依旧还能记起学校喂过的海狸鼠的样子,喂大了的海狸鼠大约有五六斤到十斤左右,肥噜噜的,浑身长着黑色的皮毛,个个看上去都油沓水光的,就像是水獭一样的模样,海狸鼠的脑袋尖尖的,嘴巴大大的,嘴巴一张开,露出两颗大大的亮晃晃的门牙,仿佛见到什么都能咬烂并吃下一样。
邓四平2024年1月13日1872字记于蓬安
备注:本故事纯属虚构,情节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谢绝对号入座,如要对号入座,一切责任自负。
作者简介:
邓四平,男,汉族,生于1974年5月15日。四川蓬安海田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从1989年至今已在《中国教师报》、《中国旅游报》、《青年作家》、《四川日报》等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0多篇,新闻稿件上万篇,计数百万字,其创作的文学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文学奖,众多散文被选入各种文学选本和中小学生语文单元考试测验试卷。其中《醉忆故乡醪糟香》等散文作品被选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编著的现代文经典阅读教材。近年来,其创作的城市形象广告语在全国广告语征集活动中上百次获奖。2014年在南充电视台《南充人话南充》讲授《历代名人与蓬安》6集电视专题节目。1995年、2004年被蓬安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6年被蓬安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文化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7年获得蓬安首届相如文学创作奖。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四年被蓬安县委、县政府授予蓬安旅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8年至今,收到人民群众送来的锦旗逾百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