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曾为这里亲笔题字,这里有蓬安的水上印钞机。金马回头,为此停留!有一种风光叫马回
有一种风光叫马回
金马回头,为此停留
——题记
邓四平/文
在蓬安众多的乡镇中,马回在以前其实一直都是一个单独的乡场。后来在上个世纪90年代撤乡并镇的时候,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原本非常出名的马回乡反而却并入了邻近的中坝乡,两乡合一,改名为长梁乡。至今几十年时光过去,并入长梁乡的马回这个地方不但没有被人们所遗忘,相反,随着时光的流逝,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个地方却更加名气响亮,让人难忘。
马回最有名气的地方理当首推马回水电站了。马回水电站大致是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打洞引水动工修建的。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拦河筑坝。大约是在九十年代初修建竣工和发电的。马回水电站的修建在当时不但是蓬安的一件大事,甚至可以说,在当时也是全市乃至全省的一件大事。马回水电站的修建竣工,不仅给千家万户带来了难以抑制的喜悦和光明,同时更给蓬安创造了巨大的财税收入。当时临近县市很多人都非常羡慕蓬安有这样一条美丽的嘉陵江,有这样一个大型的水电站,甚至戏称马回水电站就是蓬安人的水上印钞机。只要发电机一响,钞票就源源不断地吐了出来。
1992年,我师范毕业分配回老家海田初中教书,读师范时有一个名叫敖赢的同班同学分配在三坝小学教书。1994年10月的一天,听说是她的生日,我便搭车到了河舒,然后从河舒走路到三坝去祝贺这位同学的生日。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三坝乡政府大门前有几棵很大很大的黄桷树,三坝小学后面有一片很大很大的河坝地,种了很多的生姜和甘蔗。一望无垠的河坝地外面就是宽宽的嘉陵江,浩淼的江水由此蜿蜒流淌而过。在三坝小学住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我和这位女同学就在三坝一起乘船回蓬安,也不知走了多久,船到了马回水电站就停下不走了。问为什么不走?船上的人说,到了这里必须要等电站的闸门放水,要等到水位下降到和闸门外边的嘉陵江水位一样齐,才能打开闸门让船通过。也就是在那时,我第一次见到了马回水电站。
时隔十多年后的2008年,因为工作需要,我从县文化馆调进了嘉陵第一桑梓风景区管理局工作,曾经先后多次去过马回水电站。马回水电站这个地方非常有意思。一是马电专家楼,据说当时为修电站还专门邀请了瑞士、德国、意大利等外国专家参与。为了方便这些外国专家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才修建了这座充满了异域风情的宾馆及办公大楼。二是修建马回水电站这个地方的地形地貌很有特色,嘉陵江流经这里时几乎绕了一个将近360度的大圆环。嘉陵江流经南充青居古镇那里也有这样的一个曲流,现在对外号称天下第一曲流。马回水电站和青居水电站周边的地形地貌非常相似。聪明的蓬安人于是因势就形打洞引水建起了电站。马回水电站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电站的拦河大坝。高大巍峨的拦河大坝之上,老远就可以看见七个醒目的行书大字:“千里嘉陵第一坝”,大坝上的这七个大字其实是很有来头的,乃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弟弟溥杰所书。
另外,说到这里,还不得不多说一点的是,其实闻名全国的生态奇观蓬安百牛渡江也是因为修马回水电站而形成的。随着电站拦河大坝的修建,嘉陵江水位上升,淹没了附近村庄的一些山坡林地,于是江中便出现了日月二岛,一个岛屿圆圆的,看上去像个太阳。人称太阳岛。另一个岛屿又如一钩弯月,人称月亮岛。附近油坊沟村的牛儿每天一早便涉江而过上岛去吃草,傍晚时分,牛儿们又欢快地渡江游回村中。人们将这种生态奇观称之为百牛渡江,现在百牛渡江已经成为了一个闻名遐迩的景点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没有马回水电站的修建,又岂会有闻名全国的生态奇观百牛渡江呢?
当然,马电的樱花也是非常出名的。大致是在2008年左右,马电公司就在专家楼附近遍种樱花树,并在樱花烂漫的当年就举办了第一届马电樱花节,后来也曾断断续续举办过规模不等的樱花节。樱花盛开之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纷至沓来,场面犹如逢年过节一般,人山人海,游客如织,甚是热闹。
在蓬安众多的乡镇中,马回这个地方确实还是非常有名气的。
前些年,大致是2015年左右,蓬安县委宣传部组织了一次“网友看蓬安——走进马回新农村”的摄影活动。这其实才是我第一次真正近距离地走进马回这个地方。车从原先的马回场上一掠而过,场镇并不大,看上去甚至有些荒凉不堪和破破烂烂。街道两旁大都是些十分低矮的楼房,给人的印象并不太好。我们去摄影采风的地方名叫蔡家渡,顾名思义,这个地方原先应该是嘉陵江边的一个渡口。姓蔡的人很多,不然怎么会叫蔡家渡呢?临近渡口的一个村庄已经修成了新农村,村中几乎是清一色的小洋楼,修得非常漂亮和时尚。
我第二次走进马回是在2017年的10月的一个周末,当时去参加蓬安一个户外运动俱乐部组织的一次活动,才知道活动的接待人是一个名叫何家玉的马回人。其实,我和何家玉早在2017年4月2日就在马电举办的樱花节上就有过第一次见面,当时他正在马电樱花林的小广场上组织一群中年妇女跳广场舞,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了他,还请他讲了话,这是一个憨厚诚实,对人十分淳朴热情的人。
2017年10月的一个周末,我随蓬安的一个户外运动俱乐部一行30余人走进了马回。真没想到,何家玉竟组织了一二十名跳广场舞的队员们敲锣打鼓地来迎接我们,同时又在街道旁边一块并不很大的坝子里跳起了广场舞,真的是让人倍感受宠若惊。广场舞结束后,何家玉又非常热情地领着大家一起去参观蔡家渡新农村。这个生态农业园是何家玉的妻子等五个马回女人创办的,五个女人硬是用锄头挖,用錾子打,肩挑背磨,竟像愚公移山一般,将原先的荒山野岭建成了偌大一个农业生态园,同时还创办了公司。这个农业生态园很大,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几乎栽满了清一色的锦橙100号。时值深秋,翠色欲流的树上挂满了金灿灿黄澄澄的锦橙,穿行在果林之中,一边享受着难得的空气的清新,一边品尝着甜蜜的锦橙,大家纷纷合影留念,人人都沉醉在无尽的欢声笑语之中,久久不愿离去。
在何家玉家中吃过午饭之后,大家兴犹未尽,又兴致勃勃地去参观了马回的桐角寨和嘉陵江边的那匹大白马。据传,马回的得名源于金马回头的传说,这个传说故事非常出名,从古流传至今,几乎妇孺皆知。传说有一匹金马路过此地,对嘉陵江畔的这块风水宝地恋恋不舍,不断驻足回首,为此停留。因此人们将这个地方取名为马回,嘉陵江畔一望无际的大河坝称之为马河坝。
从马回回到蓬安之后,时间过去了将近一月左右,其实我一直都很想提笔为马回这个地方写点什么,但每每提笔,却又不知从何写起。说实话,我对马回的人其实认识的并不很多,真正认识的人大约也就只有以下几个:一个县委办的林克贵,一个国土局的林小清,一个川剧团的林春碧,马河坝的砂石老板伍继元、林小丕,马回场上的退伍军人林青松,还有一个就是曾经热情款待过我们的何家玉。尽管我真正认识的马回人也就仅仅只有上述六七人而已,但从他们身上,我却几乎看到了整个马回人的缩影。
马回这个地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马回这个地方的人淳朴善良,热情厚道。这就是我对马回的印象。
作者简介:
邓四平,男,汉族,生于1974年5月15日。四川蓬安海田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从1989年至今已在《中国教师报》、《中国旅游报》、《青年作家》、《四川日报》等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0多篇,新闻稿件上万篇,计数百万字,其创作的文学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文学奖,众多散文被选入各种文学选本和中小学生语文单元考试测验试卷。其中《醉忆故乡醪糟香》等散文作品被选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编著的现代文经典阅读教材。近年来,其创作的城市形象广告语在全国广告语征集活动中上百次获奖。2014年在南充电视台《南充人话南充》讲授《历代名人与蓬安》6集电视专题节目。1995年、2004年被蓬安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6年被蓬安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文化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7年获得蓬安首届相如文学创作奖。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四年被蓬安县委、县政府授予蓬安旅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8年至今,收到人民群众送来的锦旗逾百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