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81|评论: 0

[四川手机报] 本科生“回炉”职校学技能,凸显职业培训新需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1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科生“回炉”职业院校,反映了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变化。越来越多人看到,能决定教育价值的不再只是学历,而是能否让所学知识有用武之地,能否满足个人长期发展的需求,社会对成才的标准也更为包容多元。这些观念和需求的变化,应该被更多看到和回应。  
某职业技术学院招收考取技术技能证书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累计超过150人,培训方向主要是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等;有人将“本科学历+职业证书”作为职场标配;有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后,选择到职业学校学习健康管理师专业,准备跨行就业……近日,本科生“回炉”学技术的话题引起广泛关注。  
此轮引发关注的“回炉”学技术,其实严格来说不是“回炉”,而是一种改善型的学习。无论是就业后准备转行,还是用职业证书增加求职竞争力,都不是丢掉过往学历从零开始,而是一个自我提升和积累的过程。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几方面原因。一是转换职业赛道的需求。人对于职业的喜好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本科毕业生在工作后找到新的兴趣爱好,或者发现自己对某一门手艺很擅长,促使他们尝试新的职业发展。当过去的文凭不能再成为新职业的“敲门砖”,去职业院校系统专业地学习技术便成为通往新职业的一种方式,比如烘焙师、收纳师等行业近年迎来了许多转行人员。  
二是终身教育体系发展的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很多国家都有,倡导教育不只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而是应该贯穿在人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我国也出台过多项政策推动终身教育,鼓励国民实现个人全面发展。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强调,要建立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对于一些步入社会的本科生来说,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弥补过去的实践技能学习空缺,帮助个人形成更为均衡的知识体系。一位大学教师告诉笔者,在他的观察里,很多大学生在校学习停留在“学”和“研”的层面居多,缺少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一些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再去学习技术。  
再有,这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很多新的岗位出现,而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还没被培养出来。还有的工作可能头几年市场需求不大,近几年成了热门行业,比如这几年人们对心理咨询、健康管理更加关注,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证书就成了考证行列的“香饽饽”。针对这些新需求,一些职业院校推出相关培训。另外,在一些新兴产业里,有的工作岗位已经不满足于员工掌握传统的技术能力,还要求他们不断学习前沿的技术领域。比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里,产品、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在岗员工必须持续学习前沿技术,方能满足产业创新需要。  
也要看到,在越来越多人加入“考证大军”时,与之相关的社会培训也日渐火热,但培训质量却参差不齐。目前承接本科生“回炉”培训的主力是民办职业院校,多数公办职业院校还没有提供相关培训,一些民办院校由于收益不高,开展相关培训的积极性也不高。当前人们对学习新工艺、新技术需求迫切,优化培训供给也应尽快提上日程。从规范培训市场角度出发,有关部门应对社会培训机构做好监管,进一步打通与公办职业院校的合作,为在职员工提供更多专业培训机会。而对在职者来说,也要避免盲目跟风“考证”,要结合自身情况学习真正用得上的技术,考真正有含金量的技能证书。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本科生“回炉”职业院校,反映了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变化。越来越多人看到,能决定教育价值的不再只是学历,而是能否让所学知识有用武之地,能否满足个人长期发展的需求,社会对成才的标准也更为包容多元。这些观念和需求的变化,应该被更多看到和回应。作为人才培养的高校,应做出符合社会期待的调整,进一步明确定位教学目标,在培养课程中平衡好学生理论学习与生产生活实践,加快推进产教融合,为产业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对职业院校来说,要牢牢守住育人本位,彰显自身办学特色,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让职教生“好就业、就好业”,让更多有能力的人才凭借一技之长,实现出彩人生。
对于本科生“回炉”职校学技能,你怎么看?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