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对于四川人来说是很隆重的。
必然是要家人团圆。
除夕前一个月其实就开始为这一天做准备了。
1.备年货
花生瓜子,瓜果糕点,预备过年期间走亲访友给亲友吃的。做香肠腊肉,过年的仪式感是很足的,家家户户餐桌上必有的就是香肠腊肉了。
基本上只要看到大家腌腊肉,熏香肠,就是年越来越近了。
2.贴春联
家家户户门上都要贴春联。传统一些的还会贴门神,只是这些年移风易俗,有些习俗慢慢在简化。不论城里还是乡村,春联是必须贴的。
门神比较少见了,较多的是贴个“福”字。
3.年夜饭
其实在四川,只要是家人聚齐了,除夕是从中午就开始的。除夕不论中午还是晚上,都很丰盛。
我家通常会准备的菜有:香肠、腊肉、粑粑肉、酥肉、烧白、豆瓣鱼、鸡汤,此外,家常的辣子兔啊,红烧鸭之类的,就大家喜欢了。
老人们总不免宠爱孙辈的,所以家里最小的往往可以“点菜”,小家伙们喜欢什么,必然也会做什么。
4.祭祖
除夕我们有祭祖的传统,给逝去的先祖们烧香,烧纸钱。当然,城市不一定有这个条件,农村是一直沿袭下来的。祭祖是希望祖先们保佑家人平安,来年顺利。
5.守岁
守岁的习俗依然有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嗑瓜子,吃零食,看电视(春晚)聊天守岁,一直要守到凌晨,放一串鞭炮(烟花),才会去睡觉。
6.发红包
这是除了放鞭炮之外,小孩子最喜欢的环节之一。我小时候过年最盼望的,是穿新衣,收红包(压岁钱)。
童年家穷,但过年必然要准备一套新衣的,即使有的年份买不了新衣裳,也会把最好的一套衣服拿出来,在除夕夜整整齐齐叠好放在枕头边,以备初一早上起来穿。
另外,顶顶重要的就是收压岁钱了。
通常是从除夕开始就能陆续收到红包。小时候收的压岁钱不过一角、二角、一块、二块,后来才慢慢变成了10元、50元、100元。
只可惜,一旦工作后,就再也不能收红包了,哈哈哈。
悲惨的是,工作以后,就得每年准备红包,给比自己小的亲朋好友家孩子发红包了~唔唔唔~嘤嘤嘤~
疫情的关系,过去三年的除夕都比较冷静,大家不怎么出门,所以那三年,年味真的特别淡。
不过今年真是不同,从元旦开始到现在,时不时的就有人放烟花,能感受到大家的开心。
而且之前三年大家不能走亲访友。对于父母辈们,很是遗憾。
我就感觉,父母们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往往愈发念旧,毕竟,人生苦短啊,上岁数以后,年是越过越少的,就会愈发珍惜。
今年,老早我爸就说了,要回老家祭祖,给亲戚们拜年(哎,我的钱包承受不起了啊~)。
那么,你们家乡的除夕习俗又是怎样的呢?是包饺子、吃汤圆,还是有着其他别具一格的传统仪式?让我们一起在分享中感受浓浓的年味,共同迎接一个更加美好的新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