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百年大集合
北方很多城市的大集都有百年历史,这次我去的两个地方:
一个是祝家大集,据当地人说有百年历史。
另一个是蒲河大集,有近300年的历史,能追溯到清朝。
这是以最接地气,最好吃的方式,感受过去的历史。
来赶年集的人非常多!在开集的日子,离大集一两里地,就开始堵车了。
等我终于抵达现场,人潮如浪,奔腾翻涌。
我被那粗犷豪放,野性不羁的戏剧场面惊呆。
“年还能这么过?!”
这里有第一次看到现场杀猪的震撼感。
进入腊月东北的特色是杀年猪,为年夜饭准备杀猪菜,猪肉炖土豆、猪肉炖粉条、猪肉包饺子。
农村家养的猪一年养一茬。春天养猪仔,冬天把猪宰。一只猪能给家里带来丰盛的能量,或是一大笔收入。
这里到处都热闹得就像置身戏剧大舞台。
摊子上的音乐与烟雾在眼前缭绕,混着畜禽嚎叫;
叫卖声、还价声此起彼伏;
人挨着人往里走,像走进了养殖场,一排排的鸡笼装满了农户自家养的“笨鸡”等人选购。
经验老道的客人光是在边上看觉得不够满意,迈开腿钻进鸡笼里挑选。
有相中的便出手逮进麻袋,笨鸡挣扎着扑翅膀,空气中扬起鸡毛。
“无鸡不成宴,无鱼不成席。”
鸡有了鸡生最后的归宿,客人也获得了小鸡炖蘑菇这道硬菜最优质的食材。
除了生猛的一面,这里也有适合大朋友小朋友的各种特色小吃。
我简直乐疯了,吃到走不动道。
油炸糕、炸丸子、羊肉串、麻团、还有小朋友最喜欢的现蘸冰糖葫芦……
东北黄桃罐头,永不断货,老多了。
也有一半人爱到疯,另一半人看到就得疯的——蚕蛹。
冻梨时不时就能见到,黑黢黢,硬梆梆,第一次见的时候,我心想这哪能吃?
在东北大哥盛情难却教我吃之后,我才发现,东北人真懂吃!
酒足饭饱后在开着暖气的屋里吃冰甜多汁的冻梨,解酒解腻,补充水分和维生素,简直不要太舒服。
北方的驴打滚,“胖嘟嘟,甜乎乎”。
驴打滚味道很像福建的米时,也是糯米加糖加黄豆粉。
食物,有时候能让南北的味觉记忆相通。
还有城里很难见到的老式爆苞米。
哔哔哔!突然急急的笛声响起,是为警告。
嘣!一声巨响,苞米爆好了。
和其他骇人的巨响不同,这声巨响让我嘴里泛了口水。
爆米花出炉,这正是最好吃的时候。这声音把我从赶年集的快意江湖拉回眼前。
赶年集,别光看,快买点!
这里的大人会带着小孩一起来逛大集。
从小孩的表情,也能看出是发自内心的期盼和父母逛大集。
过年的喜悦在空气中弥漫。
热闹,活色生香,大人带着孩子一起来赶集,孩子的眼里仍保留有我小时候过年那样期待的星星。
量大便宜
东北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量大便宜。馆子里点三个菜,有荤有素只要50多,埋头吃半天,盆里都不见减少。
在过去物流不发达的年代,一年到头能吃的东西少,特别是冬天更是“雪上加霜”。然而今时不同往日,社会发达了,集市上多了很多过去没有的食物以及物品。
主要是量大,还很便宜。
以当今富足的物产结合旧时的年俗,既能赶年集买到丰盛的年货,也能品味悠长的过往。
这里大白菜一斤8角。
自家养的笨鸡15元一斤。
春联、年画两元起,随手一买就能把喜庆带回家。
羊排一斤35元,看你面善再给你便宜两块。就是如此随性,不死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从商家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就能感受一二:
“橘子三斤10块,嘎嘎甜。”
“松花蛋一个五毛,老好吃了。”
林林总总的商品在集市珍奇斗艳,而朴实的物产只斗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