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悲欢已走远。唱给坎坷的路,夜行人,步履艰难。 ——选自李玉奎著文本诗剧杏花女前言 . D-1 杏树,别名北梅,分布在我国北方。北国少雨,花藏秀态,枝含柔刚。多遇春寒,天赐丽色春来一树光芒。 红影暗香,梅花千古流芳。百鸟唱,千诗扬,问来去笔客,梅杏并放,谁占春光。 . D-2 北坡南岭,杏树如云, 一夜花荣,招来蝶舞忙蜂。 树旁有恋人, 花朵不懂什么是爱情。 . 春水流云, 雪飘花静,素裹杏花蕾铃。 昨夜寒风是谁的无情, 花瓣飘零,太年轻的粉红。 . 百花正开杏花已凋零, 风掀绿叶露一枚红杏。 叶子讲着过去的故事, 没有那段早春的寒冷。 ——选自李玉奎著文本诗剧杏花女 . 文本音乐诗 每一朵云,风姿不一样,一团水雾,带着说不清的故事飘远。海面有过它们的倒影,那是留给不谢浪花的纪念。 . 作者简介: 李玉奎,男,内蒙古丰镇人,长期从事高中数学教学,教师,中教高级职称。06年以来创作的文学作品,依次被新华、人民、搜狐、新浪等网站推荐,加精且置顶。作品迅速传播,被一个广大的群体欣然接受。2013年由感恩教育之父张鸿超筹划并担任总编,诗集《我用痴情听红叶》,在海外出版发行。2015年,线装书局出版诗剧《杏花女》。部分章节,多次获得国家级文化机构,颁发的特等奖,并入编有影响的书刊。 模式与理念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如果逻辑思维的旋律灵感,穿越了没有终点的直线,那么旋律就会优美,无限延伸的平面。如果这个原理成立,从《杏花女》书中,任取几段依据形式逻辑的基本要素排列,再用诗的意境完成美化,必能重组一幕多体裁交汇的立体剧本。当微观耸立在宏观之巅,多维逻辑的灵感便能创作出以杏花女为主人公的文本诗剧。本文属于,用逻辑组合,形成的动感文字诗剧。旨在探索,某种新颖的文化体裁,暂且定义为文本诗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