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打假或者维权博主盯上小生产者,这些不少是夫妻店。就是一家生计全靠小两口一点手艺,累死累活开个小餐饮店的营生。这些底层生活的,可能直到被置于镜头前,执法人员到场后,才晓得“拍黄瓜”这类凉菜,属于单独的经营目录,没登记备案批准是违法的(不仅是违规的事情了)。
一个夫妻店要经营多久才能有五万块的利润……
大家在讨论该不该赔偿该不该处罚的时候其实挺尴尬的,因为法律条款摆在那。
赔:那伙人可是故意欺负老实的底层人索赔,相较于一般小生产者,这伙人的主观恶意和社会危害可能还要大一点。
不罚:有法怎能不依?尤其是被人把证据怼有关部门脸上的时候。
这种事情,放到任何一个城市看似都无解,但一年经历了20多万次职业索赔的上海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上海市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实施办法》。
按风险划分降低要求
支持混合经营、释放食品经营项目
《食品安全法》当然要遵守,但是“许可”是握在地方行政部门手上的,既然“拍黄瓜”容易被针对,那就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要求从“专间”改为“专区”;具体的19项经营目录限制,改为大四类……
简化许可有法可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对拍黄瓜、泡茶等简单食品制售行为,作出了简化许可的规定(2023年12月生效)。
此前的各种报道和律师访谈都说到,“虽然国家层面作出了简化许可的规定,但还需地方监管部门出台具体的规章与之呼应,使之更具系统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不知道成都的地方性规范何时能够出台?希望成都也能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大前提下,重新梳理城市食品经营目录和风险,从“许可”上给“夫妻店”这类底层经营松绑,减少那种针对他们合法却不太合情合理的职业索赔,既维护法律的尊严,也能激发经营主体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