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6日,武汉市房管局等7部门联合发布通知称,今年底前,购买新城区特定商品住房项目的家庭,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申请购房消费券(金额5-10万不等),可在首批103个商品住房项目使用。但有购房者在使用时发现,多个权威部门承诺的消费券,开发商这边却无法抵扣。
有购房人在武汉市房管局留言称,“五一期间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认购书,以及将签订购房合同的具体时间定在了房交会期间。今天上午(5月6日),武汉房产新政发布,按规定这个楼盘可以使用武汉购房消费券。但开发商以五一期间购房认购书约定的金额过低为由,只初步同意在购房款金额上打98折。”
多位在4月份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协议的购房者表示,开发商愿意给98折已是难得,其中一位购房者称,“在武汉房交会之前,我就和开发商签约协议,当初开发商也同意配合我参加房交会,但现在开发商那边无法抵扣消费券,也没有任何折扣。”
有媒体注意到,在相关政策的海报中,还有一行小字提醒,“具体的购房消费券金额由各开发企业自行拟定,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各开发企业所有。”
很多网友把这种操作戏称为“政府只想请客吃饭,不想买单”,这边给购房者开“空头支票”,那边对开发商没有任何补贴,自己当起了不出钱不出力的好人,结果没想到开发商直接以“负担不起”拒绝。还有网友调侃,“有句话叫花小钱办大事,现在连小钱也不想出了?”
搜狐新闻也评论称,发放购房券以刺激楼市,似乎成了很多地方的路径依赖,然而这种做法一直备受争议。
首先,刺激效果并没有预期那么显著。对一般人来说,购房是人生中最重大的决策之一,没有几个人会草率到为了占购房优惠券的便宜,而赌上六个钱包匆忙下单。其次,过去有些地方政府花财政的钱补贴购房者,政策本身也引发了公众对公平性的质疑。财政资金作为公共福祉的支撑,本应主要用在公共服务上。相比完善公共服务能提升更多人的幸福指数,为购房者提供优惠补贴,且不说实际作用有多大,受益的也只是小部分人。
目前,多个城市限购政策逐步退出,这意味着楼市逐步回归自主调节,过往各种刺激房地产的政策也该跟着一起退场了。相关部门与其开“空头支票”有损公信力,或者拿真金白银吸引少数群体,不如把钱花在实处,至于买房这种事儿,就让供需双方自己去博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