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各种消息,各种传说,真真假假混杂一起,只因为大家关注高,网络流量也容易混。近几天,有个“大邑考生”案例被各个分析成都中考升学的“指导老师”拿来说事。
话说(不是我说的哈):
大邑有个考生二诊413分,加上体育之类的总分就544,本来有个大邑中学的指标到校。
但是班主任给学生妈妈说,“不建议填”“可以冲普通学校的重点班”……这个家长就相当听劝,帮娃娃放弃了指标到校。
但实际上,大邑户籍+544的成绩,中考根本就不可能考到5+2的项目班去,也就是说这个娃娃参加中考的最好结果也就是大邑中学了!但是这个学生妈妈不了解高中录取机制,就听班主任的劝告,放弃了大邑中学的指标到校……
如果这个是真的话:
看看其它过来人咋说的:可能好多人没想过,这一刻,学校、老师、家长、娃娃,居然几方都可能利益立场并不相同!
班主任喊不要听校长忽悠,赶紧走
学校预防有人从中作梗,要求到校填写
为了总体升学率采取牺牲个人的最优策略
你敢信,娃娃拿到最好的高中指标,老师来轮流劝退的
所以,拿到指标到校走不走?
有这么一种策略可以给大家参考下:如果学校每年能考30个四七九,这次指标到校走了10个,而你的孩子正好处于11-30这个区间,就可以冲一冲;如果孩子走指标到校都是擦线低空掠过,那就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不妨根据孩子平时的成绩进行一个评估,如果中考能去冲的学校,和获得的区域指标学校差距不大,建议求稳。
最重要的还是,家长一定要提前了解下政策,娃娃学业水平的上限和下限,这样在娃娃本人的意愿和老师、学校建议相左的时候,才好帮娃娃分析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