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责的链条
文/南湖居士
据六月初的新闻,济南应急管理局发布了一份调查历城坍塌事故的相关报告,建议对涉案的三人追究刑事责任,其中包括了一名实习生。这份报告一经公布,立马引发了舆论的广泛议论。虽说专业律师做出了权威的解读,“谁犯错谁买单,实习生身份不应成为免受处罚的前置条件”仍旧无法消除群众心中关于背锅的普遍质疑。
一场导致三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六百余万元的特大事故,姑且不讲实习生应不应该负责,首先谈谈他是否有能力去处理事故突发前既已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很明显,小学生是参加不了高考的。那么,让一个没有资格独立上岗的人做了质量员,本身便是把工程安全当作了儿戏。另外,发现巨大漏洞的危急时刻,在通讯工具如此发达的今天,施工领导竟然没有直接下令停工,而是叫员工拿着纸质文件去通知,岂不是故意耽误时间逼人掉坑么?想来,实习阶段当牛做马,都不算什么新鲜的事情了,现在更要卸磨杀驴,最能真切反映底层劳动者的艰苦辛酸了。
都说击鼓传花式的层层转达降低了解决问题的办公效率,倒是看看环节繁复的何止是任务的摊派,眼下的追责模式恐怕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大领导追责小领导,小领导追责下属,下属追责跟班……一级接着一级的追责,早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直到链条的终点是一名卑微的实习生,失去了继续追责的对象,只好自己扛下所有罪过。但要分析错误产生的根源,还需追溯到用人不妥的失察之过,才是本次案件里面最大的罪责。偏偏我们的追责总是避开了决策的失误,反而一味地纠结执行的不力,殊不知倘若努力的方向不对,任何勤劳的汗水都是白费!倘若追责的方向不对,不管怎样严厉的惩罚都难以令人信服,只会带来一系列损害司法公正的糟糕效果!
究竟现实是非常残酷的,面对各种矛盾之际,应付尖锐冲突的手段仅仅是从上而下的追责,却极少能够寻见从下而上的监督。类似沿着链条单向传递的追责,使职位和义务不匹配,造就一般权力越大责任越小,权力越小责任越大的恶劣环境,的确是一个紧迫的信任危机了。诚然,追责的链条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诸葛丞相挥泪斩了马谡,然后不痛不痒地自贬三级,古人的煽情表演算是假装引咎罪己、真正追责别人的鼻祖了。可是,我以为,“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的游戏玩了两千余年,时至今日,到底带来了一些新的不良影响:干多错多追责多的压力全部给了基层,百姓不敢参与的背景下,躺平引起的不作为又是一个棘手的难题罢。所以,建立每个人的平等关系,尊重各阶层的合理诉求,将积极的互动连成闭环,便是击破追责链条的出路,亦是法治进步完善的希望!
2024年6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