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景贤张氏家谱·让开景贤巷路示》
清-光绪年代汉阳府衙(门)
今翻阅《景贤支谱》残本影印件时,偶见一百二十九年前伯高祖敬亭公面奏上锋的文书(又称笺、奏笺),文书中道:“汉阳景贤私塾中的四水归源之天井,亟需疏通和加修沟渠,为确保落水时沟渠畅通,根据地形,主动让出新购私宅巷道一事...... 在禀奏文书方案中,他详细表述了具体实施方案和报备的注意事项;及张家后世子孙,永世不准占用之规矩。
乐善好施的敬亭公,深知“物质享受要知足,德业追求无止境。”的真谛,他一生做过不少善事,史料记载:同治十年(1871),将其父(粹斋公讳榘纯)在柏泉居地留下的遗产:水田十五石八斗,全部捐奉作为祠产(张氏宗祠),其收入用作祠堂训蒙义学(私塾)。清光绪十五年(1889)冬,又在家乡西湖中绳草场旁黄脚湖修筑“救命墩”一座,以救助夏秋水涨船舶翻覆溺水之人。文书中所讲述的让新购宅基地扩建沟渠一事,这是近百年来,柏泉宗亲及我闻所未闻之义举。
从家谱及相关资料中得知,敬亭公自幼聪明好学,15岁进入县学,17岁成为廪生,咸丰己未24岁的他,于恩科第八名列入副榜,1867年32岁获同治丁卯科第十七名举人。不久获工部都水司主事,光绪己丑(1889)年他大挑一等改授蕲水县教谕,候选国子监学正(教员),这年他54岁。不久就弃官退居汉阳,从事著书立说和教育子孙等工作。
汉阳《张氏景贤支谱》藏于武汉市图书馆
他著作颇丰,包括《四书骈字集解》、《啸孙轩攒存》、《啸孙轩诗文集》、《春秋分合纂》、《塾中琐言》、《张氏诒谷遗集》、《张氏墨存》等。他还对《汉阳县志》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著有《汉阳县志沿革表疑》、《汉阳县志校》、《汉阳县识》,纠正了新志中的讹谬数十处。因此受到县令濮文昶的大力夸奖,并在《汉阳县识·序》写下:“邑人谈邑事,易於传信......”这等肺腑之言。
敬亭公生性耿直嫉恶如仇、秉公办事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和尊敬。至今柏泉宗亲中,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秉公办事的简姥爷,那可是见官大一级哟!县太爷和府丞见到他,也得礼让三分。那年黄花涝有位员外仰仗朝廷有人,强买强卖,鼓着“买”走王家孤儿寡母的一块风水宝地。这下王家族人就不愿意了,祖坟山上怎么可以掩埋外姓人。卧榻之则岂容外人酣睡?为此,将官司打到县衙,县令看了看契约和手印,问了下所付(款)金额,两者相符,并无破绽。当庭宣判此买卖生效,全不过问其中强卖恶要的欺诈过程。历经三年,此官司从县衙打到府衙其结果均一样。敬亭公有次回柏泉,这家人听到后连忙将案牍递上,敬亭公看后觉得内有蹊跷,便详细过问了买卖的全过程和市场的价格,很快找出其中的端倪,并替其重写状纸。
清代私塾现况
孤儿寡母拿着简姥爷重写的状纸,一告及准,不久就拿回属于自己的那块坟地。从此,但凡宗亲有事,都爱请敬亭公帮忙。禅心侠骨的敬亭公,向来办事认真,事必躬亲的他,从没让宗亲失望过。
敬亭公不仅在学术上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在人格魅力上也有很高的威望和评价。其家风严谨教育有方,其子佛生公(讳仁英)博学多才,在三修《张氏家谱》过程中,肱股相助,在家谱中留下诸多华丽辞藻及文章。其孙徐味冰(讳啓香)更是位不露山,不显水的大人物(国民政府中将参议。昔年因得罪袁世凯,不得不隐姓埋名)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巨大贡献;其重孙徐世材现在台湾,受任少将军衔。)
敬亭公是位清代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是位有着丰富文化成就和社会影响力的清代知识分子。他的家族历史悠久,教育背景深厚,且在文化传承和社会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就《汉阳景贤张氏家谱·让开景贤巷路示》这份面呈交上锋的文书,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一八六四年汉阳府地图 《汉阳景贤张氏家谱·让开景贤巷路示》 钦命三品衔监①,新关在任后补道,湖北汉阳府正堂 大计卓异加十级记录②,三十次逄。为出示勒石以垂久远。事案据在籍国子监学正张行简③禀称,缘职於光绪十四年,面奉钧谕:
筹浚(疏通)城内水池,以期有备无患。当沐宪恩(上级栽培),提创在辕前照壁左右,各濬水池(疏浚水池)一口。又浚深(挖深)城东南郞官湖、东北肖家塘等处。西南向有粮仓水池,唯西北偶闕(偶然缺漏)。
如职与弟监生行方④,仰体德意(揣摩上级意图),遵就景贤书塾墙外遗基,捐浚水池,会籲请赏示在案(连同民众呼吁一并上报),惟东出圈门,西出凤凰巷,殊觉辽逥不便。
本年六月,职价买彭姓房屋基地契,载屋前大门外。西以张姓大门为界,东以万姓门石为界,竖有界碑出路同街。照老约丈尺清理复查,彭姓缴出吴姓卖产老约,载前有头门其头门内垸,恐日后做屋,总宽留一丈余,不得佔窄,以为出路竊此基后,抵景贤塾水池巷口街南,职已将该基东,让出巷道一条,宽五尺另,深十三丈。
谱巷东留有墙角,南北均立墙门,题曰“景贤巷”。南迆西直出头门概照。吴姓老约,宽留一丈余,不得佔窄,以为出路通至大街,俟筹有款项,擬将头门修复,题曰“景贤圈门”。庶免迂回不便,惟职产让出巷道,即:永作景贤书塾水池出路。不得在巷内倚墙盖屋,阻礙往来;更不准收回巷道,以及改名转售至巷南直达头门出路,概不准搭盖过街凉棚等。故第恐年深月久滋生歧异不。沐赏示勒石难期垂久,为此援案,籲请出示勒石(立碑刻字)并行通知汉阳县立案,庶垂久远等。情据此,除批据禀己悉侯,即出示勒石,并行知汉阳县立案可也。
汉阳《张氏景贤支谱 · 让开景贤巷路示》
榜示并行汉阳县立案外,合行出示勒石,晓谕为此示仰。该处附近居民人等知悉,须知,现在张坤所买彭姓基地,已将该基东首让出巷道一条宽,空五尺深十三丈,即:永作为景贤书塾水池出路。系为禦患起见,尔诸色人等,不得在巷内倚墙盖屋,阻礙往来尔。
张姓亦不准收回巷道,以及改名转售至巷南直达头门出路。尤不准稍事侵佔以致丈尺不符,更不准搭盖过街凉棚等事,尚有不遵,许该职指名赴府县,禀已凴究辨,绝不宽贷,其各凛遵勿违,特示。
右仰知悉。
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初七。 实勒 晓谕”
中间打领带者徐世材上世纪九十年代回大陆送父亲(骨灰)回武汉和同在汉亲人合影 注:
1.“钦命三品衔监”的具体职责和权力,会因时代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在清朝的不同时期,这类官员可能被任命为地方行政长官、军事指挥官或者其他重要职务。他们通常会负责监督地方政务、军事行动或者其他皇家指定的任务。
2.“卓异”是官员们拼死苦干出来,也是他的上级以公心评定出来的。其实,清朝在入关以前,已有3年考满,进退官员的规定。顺治元年七月,顺天巡抚宋权上疏“请行久考成之法”。不久便议准照明朝惯例,实施京察、大计之典,并确定“自顺治五年至七年,合天下之郡吏而大计之”。京察主要是考察在京官员,大计是针对地方官施行的考核。清政府规定,京察和大计,目的是“崇奖廉善,摒斥贪残”,使官员有所儆戒。考核京官和地方官的标准有四条,叫做“四格”。一是守,就是操守,分有清、有谨、有平三类;二是才,即才干,有长、有平两类;三是政,工作态度,有勤、有平两类;四是年,年龄和身体条件,有青、有壮、有健。按照上述标准,再分别考定等次,第一等叫称职,凡是守清、才长、政勤、年岁又轻或健壮者,都列入此等;第二是勤职,守谨、才长、政平,或者是政勤、才平、年轻,或健或壮的,归为此等。第三是供职,守谨、才平、政平,或是才长、政平、守平,都可划在这个等级里。
3.张行简(1835-1906),字敬亭,号腴珊,湖北省汉阳县柏泉垸子湾(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张三异七代孙。15岁入县学,17岁为廪生,24岁列副榜,32岁中举。初任水部郎官,不久改任知县,又改选为蕲水县学官,候选国子监学正。后弃官退居,以著书立说和教子孙读书为事。同治十年(1871),张行简将其父亲在柏泉张氏族居地的遗产水田十五石八斗,全部捐作祠产(张氏宗祠),其收入用作祠堂训蒙义学。光绪十五年(1889)冬,张行简在西湖中绳草场旁黄脚湖修筑“救命墩”一座,救助夏秋水涨船泊翻覆溺水之人。
4.张行方(1840-1889)字半亩 号直夫 湖北省汉阳县柏泉垸子湾(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张三异七代孙,张行简胞弟。太学生,遵照父意弃学从商,同治年间购下有株古银杏树的大宅院,取名银杏轩。让儿子(张仁芬)有个舒适的读书环境。以子贵勅宣德郞。监生一词源自明代,是指由皇帝派遣的低级官员或学生,负责监督高级官员的行为。监生的获取方式有多种。其中,依靠父、祖官位入监的称为荫监,由皇帝特许入监的称为恩监,因捐纳财物入监的称为捐监,而监生也可以用钱捐到。此外,举人会试落第者也可入监,这种监生被称为举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