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题为《关于2023学年春季学期儿科教师上课迟到事件的查处通报》的文件截图在多个医疗领域平台上广为流传。通报显示,广州南方医科大学一位教师因抢救疑脑出血病人,迟到29分钟到校上课,遭学校定为教学差错,扣除当月奖金,兼向全校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年度考评评优评先资格。
据了解,学校的处理依据是《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学事故(差错)审定及处理办法》:因上课不守时(迟到、早退、中途离场)造成授课时间延误15~30分钟的,认定为严重教学事故。如因特殊情况发生教学事故(差错),则视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通报曝光后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大量网友不满校方惩罚救人医生。网友认为,医护人员救死扶伤是第一优先,不能理解当事教师为了拯救危重病人才导致迟到,非但未获表扬,反而受罚和遭全校通报批评。“还是医学院校,难道救死扶伤不是排第一位吗?下次再有这种情况,到底救还是不救?”“比起人命,学校更关心按时上课,死了人也要按时上课。”“如果医科大学的学生都对因抢救病人而上课迟到的教师不宽容,要求必须追究迟到的责任,那学校需要反思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教育了。”“规矩是死的,尤其在涉及人命这样的大问题上,应该有更多灵活、权宜的处理机制。”
还有网友猜测,学校之所以这么处理,或与学生举报有关,“现在学校怕学生举报引发舆情,只要有举报,就不分青红皂白对教师进行处分。”
随着事情发酵,南方医科大学16日发布情况说明称,学校已关注到有关该校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师被通报的网络信息。作为医科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生命至上、救死扶伤优先是其始终坚持的价值理念。学校正在向相关单位了解核实情况,后续将跟进处理。
学校回应后,舆情热度丝毫未减。网友及媒体纷纷喊话,希望校方给出合理解释。“为了抢救病人而迟到,这是事出有因,可为何学校还要对这名教师进行处罚呢?希望校方能对此进行全面调查,若情况真如网传通报呈现的那样,或许需要撤销对当事教师作出的处分,并反思在执行学校有关规定时的僵化和冰冷。”“校方涉嫌滥用处罚权且有违公序良俗,背后的原因还需要深挖,比如是否存在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